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文为核心,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感受作者对水泥道的独特情感和细腻描绘。课程设计上,我将采用以下思路:
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通过图片展示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引导学生关注并描述其特点,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2.自主阅读,感知内容: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描绘的情景,理解文章大意。
3.课堂讨论,深入理解:针对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情感。
4.拓展延伸,提升素养: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拓展练习,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5.总结反馈,巩固提高:在课程结束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反馈,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学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学生将提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在语言建构方面,学生将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创意表达;在思维发展方面,学生将锻炼通过细节描写来感悟作者情感的能力;在审美创造方面,学生将尝试创作自己的自然景观描写,展现个人独特的审美视角。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在知识层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汉字认读和书写能力,能够自主阅读简单的课文,并对自然景物有一定的认知。在语言表达能力上,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句子构造,但尚需提高运用修辞手法进行描述的能力。
在能力方面,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正在发展,但分析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和维持。
在素质方面,学生已经养成了基本的课堂纪律,能够遵守学习规则,但自主学习习惯尚在形成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励。此外,他们对课程学习的态度积极,但可能在遇到难度较大的内容时表现出一定的退缩。
行为习惯方面,学生可能存在一些不定性,如作业完成情况不稳定、阅读习惯尚未养成等,这些习惯可能会影响他们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篇课文的理解和欣赏。
综合以上情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需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互动讨论和实践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升语言表达和审美鉴赏能力。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适当引导和支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获得提升。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人手一册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确保学生能够跟随课文内容学习。
2.辅助材料:收集与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相关的图片,如不同季节的树叶、水泥道路等,以及课文朗读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描绘的场景和情感。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PPT等教学工具,用于板书和展示辅助材料。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提前在教室中设置分组讨论区,为学生讨论和分享提供空间。
五、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预习资料,包括课文朗读视频和关键词解释,要求学生提前阅读并理解课文。
设计预习问题:设计问题如“课文描绘了哪些景物?”,“‘金色巴掌’是什么?”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微信群的打卡功能,监控学生预习的完成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根据预习任务自主阅读课文,观看视频,理解关键词。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的笔记和问题提交至微信群,教师进行查阅和反馈。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自主学习法,信息技术手段。
作用与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课文中的图片,如金色树叶覆盖的水泥道,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举例说明其作用和效果。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分享对“金色巴掌”的理解,以及自己生活中的类似体验。
解答疑问: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参与讨论。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个人理解,倾听同伴观点。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与同伴和老师进行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讲授法,实践活动法,合作学习法。
作用与目的: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升理解和表达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仿写一段描绘自然景物的文字,运用本节课学习的修辞手法。
提供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