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单元18刘胡兰(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二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学(统编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刘胡兰》为课文,通过讲述刘胡兰的革命事迹,让学生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一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阅读课文,感受刘胡兰的英勇事迹;三是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设计思路紧密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爱国情怀。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实践能力。通过学习刘胡兰的故事,学生将提升对革命历史人物的了解,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同时,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和默读,把握刘胡兰的英雄事迹。
②感悟刘胡兰的革命精神,体会她的勇敢和坚定,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2.教学难点,
①将刘胡兰的英雄形象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情感共鸣。
②通过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帮助学生理解刘胡兰的内心世界,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③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究刘胡兰的英雄品质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情境教学法,通过讲述刘胡兰的故事,创设革命历史情境,引导学生体会英雄精神。
2.运用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刘胡兰的事迹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
4.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刘胡兰,体验英雄的勇气和智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情感投入。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展示刘胡兰的图片或视频,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位英雄吗?她是谁?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她?”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革命历史人物,如雷锋、王二小等,讨论他们的英雄事迹和品质。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刘胡兰的生平事迹,包括她的家庭背景、革命经历和英勇牺牲的过程。
-举例说明:通过讲述刘胡兰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她的英雄品质。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刘胡兰的了解,并探讨她的行为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幅关于刘胡兰的绘画或手抄报,表达对她的敬仰之情。
-教师指导:巡视各小组,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作品。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刘胡兰的英雄事迹和品质。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学习刘胡兰的精神,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英雄的品质。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阅读相关书籍或资料,进一步了解刘胡兰的事迹。
-写一篇关于刘胡兰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敬意。
-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预习下一课的课文内容。
六、知识点梳理
1.刘胡兰的生平事迹
-刘胡兰的基本信息:姓名、籍贯、出生年月等。
-刘胡兰的家庭背景:父母、兄弟姐妹、家庭环境等。
-刘胡兰的革命经历:参加革命活动的时间、地点、职务等。
-刘胡兰的英勇事迹:被捕后的表现、面对敌人的态度、最终牺牲的过程。
2.刘胡兰的英雄品质
-坚定信念:刘胡兰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信仰。
-勇敢无畏:在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勇气和坚强意志。
-忠诚无私:对革命事业的无私奉献和对党的忠诚。
-艰苦奋斗:在革命斗争中展现出的顽强拼搏精神。
3.刘胡兰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爱国主义教育:刘胡兰的英雄事迹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勇敢面对困难:在逆境中保持坚定信念,勇敢面对困难的勇气。
-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坚定的理想信念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革命精神的传承:将革命精神传承下去,为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4.教学方法与策略
-讲授法:通过讲解刘胡兰的生平事迹和英雄品质,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情境教学法:创设刘胡兰的革命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刘胡兰的事迹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
5.教学活动设计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刘胡兰,体验英雄的勇气和智慧。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刘胡兰的事迹和品质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创作绘画或手抄报: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幅关于刘胡兰的绘画或手抄报,表达对她的敬仰之情。
-阅读与写作:阅读相关书籍或资料,进一步了解刘胡兰的事迹,并写一篇关于刘胡兰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敬意。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