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我们离不开植物》分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二年级科学上册(人教·鄂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第3课《我们离不开植物》分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二年级科学上册(人教·鄂教版)
本课内容紧扣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材,以学生熟悉的植物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使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学习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生命观念和生态意识,培养他们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态度。同时,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植物基本特征的认识。
难点:理解植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以及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解决办法:
1.重点: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使学生直观感受植物在生活中的作用。
2.难点:设计简单易懂的实验,如种植植物观察生长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从而理解植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植物标本、种子、土壤、放大镜、观察记录表、多媒体投影仪。
课程平台:科学课程教学软件。
信息化资源:植物生长周期动画、植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视频资料。
教学手段:实物展示、实验操作、小组讨论、多媒体演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植物与人类生活的视频,如农民种植作物、医生使用植物药材等。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学生回答: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植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看法,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植物基本特征的认识(10分钟)
-展示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基本特征,如叶子、茎、根等。
-讲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如叶绿体、细胞等。
-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近距离观察植物,加深对植物特征的理解。
2.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0分钟)
-介绍植物在生活中的作用,如提供食物、药物、氧气等。
-讲解植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如粮食安全、生态环境等。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实物操作:请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植物,观察并记录其基本特征和生长条件。
2.小组讨论:各小组分享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植物对人类生活有哪些作用?
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如何保护植物资源?
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保护植物资源的方法。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植物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2.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并强调保护植物资源的重要性。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布置作业:请学生收集关于植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教学时长:45分钟
备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教师应适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植物生态系统的介绍: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示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光合作用、氧气供应等。
-植物多样性保护:介绍不同类型的植物及其分布,强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植物与人类文化的联系:探讨植物在人类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节日庆典、民间传说等。
-植物在医药中的应用:介绍植物在传统医药和现代医药中的运用,如中草药、植物提取物等。
2.拓展建议:
-学生可以参观当地的植物园或农业科技园,实地观察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种类。
-鼓励学生收集家中的植物,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通过互联网资源,查找关于植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案例研究,如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作用。
-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绿化活动,亲身体验植物种植和管理的过程。
-设计一个关于植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主题展览,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和制作展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阅读与植物相关的科普书籍或杂志,如《植物的故事》、《自然观察手册》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观看纪录片或科学节目,了解植物的科学研究和最新发现。
-在家庭中开展植物种植活动,如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