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不做“小马虎”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同步说课稿(统编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主题为“不做‘小马虎’”。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粗心大意对学习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本节课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贴近学生实际,有助于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思考的习惯。
2.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纠正的能力。
3.增强学生责任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一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系统化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他们对规则意识和责任感的认识尚处于初步阶段。他们可能已经了解一些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如排队、分享等,但对于“粗心大意”这一概念的理解可能较为浅显。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一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较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强,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学习风格上,他们更喜欢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如故事、游戏等。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包括:理解“粗心大意”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如何将这一概念与自身行为相结合;此外,由于年龄特点,他们可能难以长时间保持专注,容易分心。因此,教师需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困难。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生动的故事引入主题,讲解粗心大意的不良后果。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遇到的小马虎经历,共同探讨如何改进。
3.演示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直观体验粗心大意带来的后果。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课堂趣味性和吸引力。
2.教学软件:运用互动教学软件,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参与度。
3.实物教学:引入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实物,如计时器、错题本等,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五、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
1.情境创设:播放一段关于学生在生活中因粗心大意造成的小笑话视频,引起学生共鸣。
用时:5分钟
2.提出问题:观看完视频后,引导学生思考:“视频中的人物为什么会犯错误?我们应该怎样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
用时:2分钟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因粗心大意造成的小错误,并分享如何改正。
用时:10分钟
【讲授新课】
1.讲解粗心大意的原因:向学生解释粗心大意的原因,如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耐心等。
用时:5分钟
2.分析粗心大意的影响:通过案例讲解,让学生了解粗心大意对学习、生活的影响。
用时:5分钟
3.讲解如何避免粗心大意:介绍一些避免粗心大意的方法,如提前规划、认真检查等。
用时:5分钟
【巩固练习】
1.练习环节:布置一些与粗心大意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用时:10分钟
2.小组讨论:各小组分享练习中的心得体会,互相帮助改进。
用时:10分钟
【课堂提问】
1.提问环节:针对新课内容,提出一些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用时:5分钟
2.学生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和指导。
用时:5分钟
【师生互动环节】
1.情境模拟:请学生扮演生活中的场景,模拟因粗心大意造成的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
用时:10分钟
2.分享感悟:让学生分享在情境模拟中的感受,以及如何改进自己的行为。
用时:5分钟
【创新教学】
1.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粗心大意的人和不小心犯错的人,让学生在角色中体验粗心大意的后果。
用时:10分钟
2.互动游戏:设计一个与粗心大意相关的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如何避免粗心大意。
用时:10分钟
【核心素养拓展】
1.价值观引导:引导学生认识到认真负责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用时:5分钟
2.情感教育: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引导他们学会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困难。
用时:5分钟
【总结与反思】
1.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认真负责的重要性。
用时:5分钟
2.反思: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找出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用时:5分钟
总计用时:45分钟
六、拓展与延伸
1.拓展阅读材料:
-《小马过河》故事改编:改编经典的《小马过河》故事,将其中的小马替换为学生,通过小马在过河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展示粗心大意可能带来的后果,以及如何克服困难,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解读:选取《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与粗心大意相关的章节,如“认真听讲,专心学习”,“仔细观察,勤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