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口述档案的收集与整理-.pdf
文件大小:125.45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3-20
总字数:约4.44千字
文档摘要

口述档案的收集与整理

作者:罗莹

来源:《办公室业务(下半月)》2018年第9期

【摘要】口述档案是档案工作的新领域。本文从口述档案的概念理解入手,对口述档案的

特点、收集、整理和保存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形成了一条认识口述档案的新途径。

【关键词】口述档案;收集;整理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对档案馆的馆藏结构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口述档案在丰富馆藏、改善馆藏结构、挽救文化遗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口述

档案作为档案工作的新领域,作为档案馆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档案界的关

注,越来越多的档案机构开展了口述档案工作。

“口述档案”概念较早出现在1984年由国际档案理事会出版的《档案术语词典》。在词典

中被翻译为“为研究利用而对个人进行有计划采访的结果,通常表现为录音或录音的逐字记录

形式”。之后在以“新型材料”为中心议题的第十一届国际档案大会上,塞内加尔的Saluou

Mbaye正式使用了“口述档案”这一概念。他作了“口述档案”为主题的报告,报告中他认为

口述档案是由口述史的查访结果和口头传说汇集而成的。还补充说明讲演、讲座录音、辩论、

圆桌会议录音、广播电视机记录在录音电视机上的通信和指示也属于口述档案。不过他研究的

主题只限于口述档案史和口头传说,它们必须附加与历史事件或口头传说相关的书面文件。

到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档案界开始对口述档案有所关注,大多数学者比较赞同国际档

案理事会出版的《档案术语词典》中对口述档案的定义,并形成了他们自己的看法。他们对口

述档案下定义时多是“口述档案的重要性或价值+采访形式+记录形式或者记录载体。”例

如:范金霞认为口述档案是查访资料收集的结果,是为了保护历史和记忆而进行的,它就是档

案的一个分支。通常有两种形式,分别是录音磁带和对录音的逐字记录,现代条件下还表现为

数据光盘、电子文档之类的计算机数据。同时也有学者从广义的角度出发,比较有代表的是

“口述档案是记录人民语言信息的记录材料的总称。”

“档案一词显然并没有一个不可更动而必须优先采用的、最终的、最完备的定义”,更不

用说“口述档案”了。在口述档案工作尚未深入开展的初期,“过于刻板的定义有使精神实质

被阉割的危险”。因此要想给口述档案下一个统一的定义,不仅不利于实践的发展,还会使得

口述档案的生命力扼杀在“为了统一性而忽略多样性,为了概念而牺牲事实”中。

尽管口述档案的定义还没有得到国内档案界的普遍认可,但也不影响口述档案工作的开

展。

一、口述档案的特点

(一)生动性。口述档案形式活泼新颖,直接对话再现历史、活现人生轨迹;内容丰富,

生动形象具有坦率、新颖、鲜活、具体的特点;方言表达,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并有感染

力,富含地方特色,通过口述者的证据表情再现历史原貌;载体形式多样。

(二)具体性。口述人对曾亲历、亲闻、亲访的重大历史或事件真相,对身边重要人物的

评价、家族史、个人心路历程的直接口述而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一切原始历史记

录。口述人可以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当事人、知情者;有革命战斗经历的老同志;学科带头人;

风土人情了解者。对于现有的粗线条、概略性档案记录的进一步补充和丰富,口述档案有很大

的发挥空间,对于历史人的访谈,更有助于人们对历史事件走向深刻理解,便于史学家、档案

学家对原有档案记录的研究。

(三)资鉴性。口述档案工作是档案行业亟待开发和重视的新领域,它的内容真实性虽需

要认真考评和鉴别,它的诸多问题仍需要继续探讨,但它的价值珍贵性不可替代。

(四)平民化。口述档案的素材主要来自地方和民间,记录的是平民百姓的生活与思考,

更加注目于市井街港、黎民百姓、寻常人家。小人物的命运也可以反映大历史的变迁,同时可

以反映出重大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启发人们的思考。

(五)细节化。只有重视细节,才能突现历史的真谛。比如,我们可以查阅到影响过历史

进程的某次重要会议的决议或相关文献。但却无法从这些可查阅到的资料中知道,围绕这次会

议的权力纷争,人际纠葛。通过口述档案的形式再去采访当年的亲历、亲见、亲闻者,据此我

们才能得以了解一部真实的历史。

二、口述档案的收集

(一)确定调查主题。确定口述调查主题是建立口述档案的起点。首先,选取具有一定历

史意义的、对社会历史进程有重要影响的事件。其次,主题的选定必须考虑到口述档案的特殊

性,要有可操作性,即选取的主题事件要有当事人,且当事人具备口述行为的能力,能够以口

述的形式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