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血脉—寻访革命遗址”第1课“寻根之旅”教案(含板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相关历史,以及上海、嘉兴南
湖等革命遗址的基本情况。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革命遗址的建筑外观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
力。
·使学生通过寻访所在地区的革命遗址,运用多种美术形式表达对革命精神的
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展示图片、讲解故事等方式,让学生感受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走访、资料查阅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
合作精神。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深刻认识到革命遗址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
感。
·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珍惜现在的良好品德,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4.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革命遗址的建筑外观特点,体会其艺术价值。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运用多种美术形式表达对革命精神的理解。
5.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革命遗址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如何指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美术形式准确地表达对革命精神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讲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背景、革命遗址的相
关知识等,让学生对本课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演示法:展示革命遗址的图片、绘画作品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革命精神和艺
术魅力。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走访、资料查阅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革命
遗址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加深对革命遗址的理解,培养
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整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相关资料、革命遗址的
图片、绘画作品等;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相关的教学用具,如画笔、颜料、纸张
等。
学生准备: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所在地区的革命遗址资料;准备绘画工具、摄
影设备等。
五、教学过程
6.导入新课(3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哪里召开的吗?”
引出本课的主题——“赓续血脉—寻访革命遗址”。
7.新课教学(20分钟)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背景(5分钟)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背景资料,如当
时的社会形势、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背景等,让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
会的历史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
·提问学生:“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要在1921年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2)革命遗址的介绍(10分钟)
·展示上海兴业路76号(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和嘉兴南湖
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革命遗址的庄严和神圣。
·介绍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的基本情况,如建筑建于1920年,
是典型的石库门样式建筑等。
·讲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背后的革命先烈的故事,如陈独秀、
李大钊等,让学生感受到革命先烈的英勇和无畏。
·展示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的图片,介绍南湖革命纪念馆的成立时间、历史沿
革等,让学生了解南湖革命纪念馆的重要性。
·(3)革命遗址的建筑外观特点(3分钟)
·展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建筑局部上海》的照片,让学生
观察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的建筑外观特点,如圆拱形门楣、饰矾红
色盾形兼卷草叶堆花纹样、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