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河镇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国防建设与科技文化的发展第17课筑起钢铁长城说课稿1北师大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池河镇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国防建设与科技文化的发展第17课筑起钢铁长城说课稿1北师大版
设计思路
本课以“筑起钢铁长城”为主题,结合八年级学生认知水平,通过讲述我国国防建设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发展成就,引导学生了解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防意识。
2.提升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理解国防建设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运用史料进行探究和评价,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4.强化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讨论交流,形成对国防建设发展的全面认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新中国国防建设的历程和重大成就,如“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等;
②分析国防建设对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要作用,以及国防科技发展的意义。
2.教学难点,
①把握新中国国防建设的时代背景,理解其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②评价国防建设中的重大事件和决策,培养学生的历史评价能力;
③探讨国防建设与科技发展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认识科技创新对国防的重要性;
④在课堂讨论中,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思维,对国防建设的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分析。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国防建设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
2.运用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国防建设的重要事件和成就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3.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模拟国防建设的决策过程,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力。
4.利用案例研究法,分析国防科技发展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科技与国防的关系。
5.结合项目导向学习,让学生分组研究国防建设的相关课题,培养团队合作和独立研究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国防建设的经典图片,如火箭发射、军事演习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国防建设的历史吗?它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讲授新知(20分钟)
-介绍新中国国防建设的历程,从建国初期的艰难困境到如今的强大国防。
-讲述“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突出科技创新对国防建设的贡献。
-分析国防建设与国家发展、国家安全的关系,强调国防建设的重要性。
-举例说明国防科技发展对我国国防力量的提升,以及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3.巩固练习(10分钟)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我国国防建设中的成功案例,如航母编队、导弹防御系统等,并分享各自的观点。
-案例分析:展示一个国防科技发展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关键技术和创新点。
-知识竞赛:组织一场国防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对国防建设知识的掌握。
4.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国防建设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成就。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关注国防建设的发展趋势。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国防建设,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5.作业布置(5分钟)
-让学生课后阅读相关书籍或资料,深入了解我国国防建设的历史。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我国国防建设的感想或评论,下节课分享。
-提醒学生关注国防建设动态,提高自身的国防意识。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新中国国防建设大事记》:这是一本详细介绍我国国防建设历史的重要书籍,适合学生深入了解国防建设的发展脉络。
-《两弹一星:中国科技与国防的崛起》:该书详细记录了“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过程,对于理解科技创新在国防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国防科技发展与国家安全》:这本书探讨了国防科技发展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以及我国在国防科技领域的地位和挑战。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了解我国国防建设的最新动态和成就。
-组织学生参观军事博物馆、科技馆等,实地感受国防科技的魅力和发展。
-鼓励学生参与科技竞赛,如机器人竞赛、编程比赛等,培养科技创新能力。
-开展主题班会或辩论赛,让学生就国防建设、科技发展等话题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建立国防知识学习小组,让学生共同学习、交流,共同提高国防意识。
-通过网络资源,如在线课程、科普视频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国防建设的理解。
-邀请军事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