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是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中的重要内容。本课以近代战争为背景,探讨西方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及其影响。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历史实际,引导学生了解战争与文化交流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全球视野。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1.历史思维,通过分析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扩张的关系,提升学生解读历史现象的能力;2.文化理解,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增强文化自信;3.家国情怀,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利益与民族尊严的重要性,激发爱国情感;4.公共参与,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参与国际事务的意识和能力。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针对高中一年级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对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具体到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扩张这一专题,学生的知识体系可能较为薄弱。在知识层面,学生对战争的性质、背景、过程和影响有一定的认识,但对西方文化扩张的深层原因、具体表现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理解可能不够深入。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阅读和分析能力,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尚需提高。
在素质方面,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但面对复杂的历史现象时,可能存在分析判断上的偏差。行为习惯上,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这些因素对课程学习有一定影响,如在讨论西方文化扩张的影响时,可能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其积极和消极作用。
针对以上学情,本节课将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文化理解能力。同时,通过课堂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具备《文化交流与传播》教材,以便跟随课程内容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地图、时间轴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西方文化扩张的历史背景。
3.实验器材:利用投影仪、白板等电子设备,确保课堂演示的清晰度。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提供便利的书写工具,以促进学生的互动和交流。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描绘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地图,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地图上的线条,代表着什么?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分享对地图的理解,教师引导:“这些线条背后的历史,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教师宣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简要介绍课程内容。
2.讲授新知(20分钟)
-第一环节:近代战争的性质
-教师讲解近代战争的特征,如工业战争、殖民战争等,并举例说明。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总结近代战争的性质。
-第二环节:西方文化的扩张
-教师展示西方文化扩张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西方文化扩张的原因和表现。
-第三环节:西方文化扩张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西方文化扩张对世界的影响,包括积极和消极方面。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提出几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展示练习成果,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补充并总结。
5.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包括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撰写小论文或制作思维导图等。
-学生询问作业细节,教师解答。
-教师提醒学生下次课的预习内容,结束本节课。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方面: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近代战争的性质,如工业战争、殖民战争等,并能举例说明。
-学生能够详细描述西方文化扩张的原因、表现和影响,包括其对世界格局的塑造。
-学生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对西方文化扩张的积极和消极作用有更深入的认识。
2.能力提升方面:
-学生在阅读教材、观看图片和视频的过程中,提高了信息提取和分析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得到提升。
-学生在回答问题和完成练习的过程中,锻炼了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素质培养方面:
-学生通过学习西方文化扩张的历史,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学生在了解西方文化扩张的过程中,学会了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