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三则》说课稿设计冀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包括《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三则》:《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羿射九日》。这些故事内容丰富,寓意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通过学习这些神话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古代神话传说,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同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认识和兴趣,提升文化自信。
2.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3.培养学生理解神话故事中的道德寓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神话故事,对神话传说中的角色和故事情节有一定的了解。但他们对神话故事的深入理解、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的认识可能还比较有限。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七年级学生通常对神话故事抱有浓厚的兴趣,因为他们对未知和神秘的事物充满好奇心。他们在阅读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和理解文字。学生的学习风格各异,有的学生偏好视觉学习,有的则更倾向于听觉和动手操作。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阅读神话故事时,可能会遇到生字词和古代汉语的障碍,影响理解。此外,对神话故事中蕴含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的把握可能存在困难。同时,学生在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故事寓意时,可能缺乏有效的思考和分析方法。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克服这些困难。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神话故事图片、故事背景介绍视频以及相关文献节选。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或投影仪用于展示故事内容、人物关系图等。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为学生提供便利的讨论空间。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约5分钟)
1.激发兴趣:以“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神话故事吗?”为开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回顾旧知:简要回顾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过的神话故事,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等,为学习新的神话故事做好铺垫。
二、新课呈现(约20分钟)
1.讲解新知:详细讲解《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羿射九日》三个神话故事,包括故事背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
2.举例说明:通过具体例子,如精卫鸟的坚韧不拔、夸父的执着追求、后羿的英勇无畏,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寓意。
3.互动探究:引导学生思考三个故事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讨论这些神话故事对现代人的启示。
三、巩固练习(约15分钟)
1.学生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三个神话故事的主题和寓意,并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2.教师指导:针对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正确理解故事内容。
四、课堂总结(约5分钟)
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神话故事对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神话故事中的精神品质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五、作业布置(约5分钟)
1.让学生课后阅读《山海经》等神话故事集,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神话故事进行复述,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2.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神话故事演讲比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3.引导学生将神话故事中的精神品质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4.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5.结合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集》:推荐学生阅读此类书籍,如《山海经》、《古神话选释》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中国神话传说》:通过阅读这本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起源、发展和演变。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动画》:推荐一些与神话故事相关的动画作品,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让学生在观看动画的同时,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2.拓展建议:
-举办神话故事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加神话故事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和记忆。
-创作神话故事绘本:鼓励学生以神话故事为题材,创作绘本故事,培养他们的绘画和创作能力。
-开展神话故事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神话故事中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加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理解。
-研究神话故事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探讨神话故事中所蕴含的哲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