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生命说课稿北师大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生命说课稿北师大版
教材分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生命
本单元课文围绕“生命”这一主题,通过阅读不同体裁的文章,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课文内容丰富,贴近生活,旨在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视生命的情感。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语言特色和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理解课文《生命的意义》中关于生命的深刻内涵;2.学习并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如“生命的价值”、“存在的意义”;2.在写作中恰当运用修辞手法,表达对生命的感悟。
解决办法:1.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抽象概念;2.教师示范运用修辞手法,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逐步提高运用能力;3.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
课程平台:学校语文教学资源库、班级微信群、网络学习平台。
信息化资源:生命教育相关的视频、音频资料、图片库。
教学手段: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写作指导、多媒体展示。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播放一段关于生命的自然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奇妙和意义。
-回顾旧知:提问学生关于生命的简单概念,如生命的起源、生命的特征等,帮助学生回顾已有知识。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课文《生命的意义》中的主要观点,如生命的价值、存在的意义等。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例子,如伟人、普通人的生命故事,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深刻内涵。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生命的意义。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我的生命故事”为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教师指导: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的问题,如选材、结构、表达等。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生命,珍惜每一刻。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阅读任务,推荐学生阅读与生命相关的书籍或文章。
-布置写作作业,要求学生以“生命的启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教学过程详细安排如下:
一、导入
1.播放自然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奇妙和意义。
2.提问学生关于生命的简单概念,如生命的起源、生命的特征等。
二、新课呈现
1.讲解课文《生命的意义》中的主要观点,如生命的价值、存在的意义等。
2.通过伟人、普通人的生命故事,举例说明生命的深刻内涵。
3.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生命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
1.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我的生命故事”为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2.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的问题。
四、课堂总结
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生命,珍惜每一刻。
五、作业布置
1.布置课后阅读任务,推荐学生阅读与生命相关的书籍或文章。
2.布置写作作业,要求学生以“生命的启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理解并记住课文《生命的意义》中的核心观点,如生命的价值、存在的意义等。
-学生能够识别并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能够理解生命的起源、生命的特征等基础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能力提升: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提高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学生在写作练习中,学会了如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升了思维深度和广度。
-学生在课堂互动中,学会了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了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
-学生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热爱生命、珍视生命的情感。
-学生在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时,学会了自我反思,提升了自我认知能力。
-学生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兴趣。
4.价值观塑造:
-学生在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后,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学生在思考生命的启示时,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学生在关注生命的过程中,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5.综合实践:
-学生通过课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