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2024年高中化学专题2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第一单元摄取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说课稿苏教版选修1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江苏省淮安市2024年高中化学专题2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第一单元摄取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说课稿苏教版选修1
教材分析
江苏省淮安市2024年高中化学专题2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第一单元摄取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说课稿苏教版选修1,本单元重点介绍了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及其功能,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贴近学生实际生活。通过讲解,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关注健康的意识。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命现象的能力,理解化学元素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探究人体必需元素的摄取与代谢过程。
3.培养学生关注健康、关爱生命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营养观念,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进入本单元学习前,已具备基础的化学知识和生物学知识,了解一些基本的化学元素及其性质。然而,对于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及其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学生可能了解有限,需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来加深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高中学生对生命科学和健康问题普遍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探索与自身生活相关的知识。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获取新知识。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偏好通过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理解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一是化学元素种类繁多,学生难以记忆;二是人体生理机制复杂,学生难以将化学知识与生理过程相结合;三是营养学知识更新较快,学生可能难以跟上最新的研究成果。针对这些挑战,教师需通过生动的教学案例、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结合多媒体课件,系统讲解人体必需元素的种类、功能和摄取途径。
2.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特定案例,讨论营养均衡对健康的影响,培养批判性思维。
3.实验法: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究元素摄取与代谢的关系,提升实践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课件:展示人体必需元素的图片、图表,增强直观感受。
2.互动软件:利用教育软件进行元素功能游戏,提高学习趣味性和参与度。
3.实验材料:提供实验器具和试剂,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操作。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人体健康与哪些因素有关吗?”引发学生思考。
-展示健康人体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人体结构及其功能。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及其在健康中的作用。”
2.讲授新知(20分钟)
-介绍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讲解元素的定义、分类及其在人体中的作用。
-通过实例分析:以钙、铁、锌等元素为例,说明它们在人体中的具体功能。
-讲解元素的摄取途径:分析食物中元素的来源,强调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实验演示:展示实验操作,让学生观察元素摄取与代谢的过程。
3.巩固练习(10分钟)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通过饮食摄取人体必需元素。
-案例分析:提供几个营养不均衡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问答环节: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人体必需元素的种类、功能、摄取途径。
-强调营养均衡对健康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关注自身饮食习惯。
-提出课后思考问题:“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做到营养均衡?”
5.作业布置(5分钟)
-课后阅读:要求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人体必需元素的最新研究成果。
-实践作业:设计一份健康食谱,确保食谱中包含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
-反思作业:撰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方面: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如钙、铁、锌、硒等。
-学生能够解释这些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例如钙对骨骼健康的重要性,铁在血红蛋白合成中的作用。
-学生能够区分不同元素的食物来源,了解通过饮食摄取这些元素的方法。
2.能力提升方面: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提升了观察、实验、记录和分析的能力。
-学生在讨论和案例分析中,提高了沟通、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了团队合作和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态度转变方面:
-学生对营养均衡和健康生活方式有了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