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涉及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变革和创新。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内容与高中历史必修上册教材中的隋唐历史章节紧密相连,学生已有对隋唐时期历史背景的了解,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历史解释能力,通过分析隋唐制度变化,理解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2.培养史料实证意识,运用历史资料,探究隋唐制度创新的影响。
3.增强家国情怀,认识隋唐时期制度变革对国家统一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有一定了解,包括隋朝的统一、唐朝的盛世以及两朝的基本政治、经济状况。此外,学生对古代中国的一些基本制度,如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等也有初步的认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高中学生对历史学科普遍保持一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历史故事了解过去,对于制度变革这类涉及深层次社会结构的课程也表现出好奇心。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能够通过阅读和分析史料来获取信息。在学习风格上,多数学生偏好通过直观的历史案例来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由于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涉及多个方面,学生可能难以全面把握制度变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此外,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制度概念,如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和“六部”之间的关系,学生可能感到难以理解和记忆。同时,由于历史背景知识的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在理解制度变革的历史意义时遇到困难。因此,教学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逐步深入,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克服这些挑战。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电子白板、音响系统。
2.课程平台:学校历史教学平台,用于上传教学资料和互动交流。
3.信息化资源:隋唐时期的历史图片、地图、相关历史文献摘录。
4.教学手段:历史故事视频、历史人物扮演、小组讨论、课堂辩论。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隋唐时期的代表性建筑或文物图片,引导学生回顾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
-提问:同学们,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你们能说出这一时期有哪些重要的制度变革吗?
-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讲授新知(20分钟)
-隋唐政治制度的演变:
-讲解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强调其在中央集权体制中的重要作用。
-分析唐朝的政治制度,包括唐朝的科举制、节度使制度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制度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隋唐经济制度的变革:
-讲解隋唐时期的土地制度、赋税制度,分析其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介绍唐朝的市井文化,引导学生了解商业经济的发展。
-隋唐文化制度的创新:
-讲解唐朝的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的成就,如唐诗、书法、绘画等。
-强调隋唐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制度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3.巩固练习(10分钟)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隋唐时期的制度变革,分析其影响和意义。
-学生展示: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学生提问和评价。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4.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隋唐制度变革的重要性和影响。
-提问: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认为隋唐时期的制度变革对我国历史发展有哪些启示?
5.作业布置(5分钟)
-请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隋唐时期其他方面的制度变革,如法律制度、军事制度等。
-完成一份关于隋唐制度变革的报告,下节课进行分享。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隋唐时期的法律制度:介绍隋唐法律的基本框架,如《唐律疏议》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后世的影响。
-隋唐时期的军事制度:分析唐朝的府兵制和节度使制度,探讨其军事组织结构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深入研究科举制的起源、发展及其对士人阶层的影响,特别是唐朝科举制的具体内容和考试方式。
-隋唐时期的宗教文化:探讨佛教、道教在隋唐时期的兴盛,以及与其他宗教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隋唐时期的文学艺术:介绍唐诗的繁荣背景,分析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的作品,探讨其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
2.拓展建议:
-学生可以阅读《唐律疏议》的相关节选,通过文本学习了解唐朝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规定。
-通过历史书籍或网络资源,研究唐朝府兵制的组织和运作,以及节度使制度的历史演变。
-针对科举制度,学生可以收集不同朝代科举考试的试题和录取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