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掌握诗歌中象征、对比等表现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朗读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理解诗歌内涵,提升分析诗歌的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悟诗歌哲理,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勇敢面对生活挫折的人生态度,增强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领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从中获得启示。
2.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及其含义。
-引导学生将诗歌哲理内化为自己面对生活挫折的态度和行动。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歌情感。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诗歌内涵。
3.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播放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同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应持有的态度。
2.提问学生:在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困难或挫折?当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如何面对的?
3.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给予鼓励和引导,然后引入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
1.简要介绍作者普希金:普希金是俄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对俄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介绍诗歌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这首诗是诗人在逆境中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的表达。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0分钟)
1.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强调重点字音:瞬(shùn)间、忧郁(yōuyù)等。
-展示诗歌节奏划分示例: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纠正。
4.全班齐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基调。
(四)理解诗歌内容(12分钟)
1.引导学生逐句分析诗歌,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里的欺骗指的是什么?
-面对生活的欺骗,诗人给出了怎样的建议?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诗人为什么强调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诗人的信心来自哪里?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这句话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如何理解这句话?
2.学生自主思考后,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并适时引导。
3.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欺骗可以理解为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挫折、不如意等,它可能使我们陷入悲伤、痛苦、忧郁的情绪中。
-诗人建议我们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忧郁的日子里要保持镇静。因为悲伤和心急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我们更加焦虑,而镇静则能让我们冷静思考,寻找应对困难的方法。
-诗人相信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他的信心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他坚信困难只是暂时的,美好的生活终究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