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
1.结合区域资料、图像,认知区域的自然要素、人文要素,以及不同区域的差异。(区域认知)
2.从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角度,分析区域的整体性、关联性特征及如何因地制宜促进区域的发展。(综合思维)
3.能够从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角度,理解区域发展的整体性和关联性。(人地协调观)
4.结合区域地理环境,认识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地理实践力);;;1、区域要素;案例:福建培田村;1.图中可以看到哪些区域要素?
图中可以看到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文化、建筑、农业等要素;
2.培田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与哪些区域要素有关?
与文化、建筑等要素有关。
;;;3、区域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案例;阿曼的世界文化遗产——法拉吉;阿曼的世界文化遗产——法拉吉;;;1、区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区域差异性:区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不同区域之间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这些差异包括地理位置差异、自然条件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文化习俗差异等。;2、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基础;;;区域之间流动的要素种类及其方向、强度的变化,可以改变区域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区域的发展,既要根据自身的地理条件,合理安排人类活动,又要充分考虑自身地理条件和区域关联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人类的活动方式,从而做到因地制宜。;既需要研究各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也要分析各区域与区外的关联性。;阅读课本,结合所学知识,对比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差异;1、地理位置;2、气候条件;长江三角洲: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松嫩平原:地处温带季风气候,虽然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东边有山脉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不足:缺少热量
;3、耕地条件;4、矿产资源条件;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产会产生哪些影响?;5、农业生产差异;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又是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以长江三角洲为例,说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气候变暖,松嫩平原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区域要素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变化;▋活动●比较不同区域人们生活的差异;▋活动●比较不同区域人们生活的差异;▋活动●比较不同区域人们生活的差异;▋活动●比较不同区域人们生活的差异;;3.在陕南地区,传统民居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等。导致陕南地区民居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①地形多种多样???????②气候多种多样
③各地建筑原料的差异?④地质条件的差异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陕北民居注重雨水收集,陕南民居则注重排水。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C.地形 D.大气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