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本节课选自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
1.新航路的开辟背景,包括地理大发现的历史背景、欧洲各国对东方财富的渴望以及航海技术的进步。
2.新航路的开辟过程,详细讲述了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航线及发现。
3.新航路的开辟影响,分析了全球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包括世界市场的形成、殖民主义的兴起以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加强。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历史思维素养、文化理解素养和家国情怀素养。通过学习全球航路的开辟,学生将培养运用历史思维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理解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认识世界多元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同时,学生将增强对国家历史发展的责任感,培养全球化视野下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自豪感。通过探究新航路的开辟背景、过程及其影响,学生将提升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对东西方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学生也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这为理解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提供了基础知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高中生对探索未知领域的历史事件通常有较高的兴趣,特别是对新航路的开辟这样具有冒险色彩的历史事件。他们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喜欢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来深入探究问题。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学习全球航路开辟时可能会对航海技术、航海家的具体航线和发现地的历史背景感到困惑。此外,对于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学生可能难以把握其深远意义和复杂性,需要引导他们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
四、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系统
2.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在线学习平台
3.信息化资源:电子版教材、历史文献资料、历史地图、航海路线图
4.教学手段: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历史场景模拟、课堂演讲、互动问答
五、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发布预习资料,包括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的PPT和视频,明确预习目标是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
设计预习问题:设计问题如“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有哪些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新航路对全球历史进程的作用。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的预习反馈功能,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和理解程度。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根据预习要求,阅读资料,形成对新航路开辟的基本认识。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思考的问题通过平台提交给教师。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通过在线平台,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进行预习资料的发布和预习进度的监控。
作用与目的:为学生课堂学习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引出全球航路开辟的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结合历史地图和航线图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探讨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亚洲的影响。
解答疑问:对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对老师讲解的知识点进行思考。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提问与讨论:学生在讨论中对不懂的问题进行提问,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分析历史事件。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强化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突出重点和难点。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与新航路开辟相关的作业,如撰写分析新航路对世界历史影响的短文。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相关的历史书籍和在线资源,供学生进一步研究。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进。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