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学习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9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说课稿3川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学习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9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本节课通过讲述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和取得的成就,使学生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本节课内容与课本紧密相连,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有利于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核心素养目标
1.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认识对外开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
2.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分析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培养国际视野,理解我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角色和地位。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包括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和主要成果。
②分析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深远影响,特别是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体现。
2.教学难点,
①准确把握对外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间的关系,理解其对国家发展的战略意义。
②分析对外开放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应对措施,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
③引导学生从全球视角出发,理解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多媒体展示,生动讲述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
2.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
3.实施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历史时期的角色,体验对外开放的政策变化。
4.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探讨对外开放中的成功经验和挑战。
5.结合地图和图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对外开放的地域分布和影响范围。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我国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对外开放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2.提出问题:观看视频后,提问学生:“你们认为对外开放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学生分享观点,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教师讲解:介绍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主要成果,用时5分钟。
2.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对外开放案例,如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关键因素,用时5分钟。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用时5分钟。
4.教师总结:针对小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对外开放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体现,用时5分钟。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课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用时5分钟。
2.学生展示:邀请部分学生展示答案,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用时5分钟。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教师提问:针对新课内容,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用时5分钟。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对外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间的关系,用时2分钟。
2.学生回答: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用时2分钟。
3.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用时1分钟。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应如何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2.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用时3分钟。
3.教师总结:教师总结讨论结果,用时2分钟。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教师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对外开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
2.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成就和挑战,用时5分钟。
教学过程设计完毕,总用时不超过45分钟。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包括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和主要成果。
学生能够分析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深远影响,特别是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体现。
学生能够识别对外开放中的关键政策和事件,如经济特区设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2.能力提升: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提升了历史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学生在课堂练习和讨论中,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角色扮演活动中,锻炼了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
学生在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
学生认识到对外开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激发了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愿望。
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形成了更加开放的国际视野,理解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4.综合素养: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能够独立查阅资料,拓展知识面。
学生在课堂互动中,提升了表达能力和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