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模拟卷(南通专用)
黄金卷02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27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6分)
①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shè()取各种知识,使自己学识yuān()博。②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疏通/流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③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④这种创意可能是出现在6分钟之后,也可能是在6个月之后,或者是6年之后。⑤人们坚信它一定会出现。⑥是的,。
(《谈创造性思维》,有改动)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shè)取(yuān)博
2.结合语境,从②句中的括号内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2分)
3.将下列句子填入⑥句的画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如何运用知识并不是很重要,因为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是知识本身。
B.如何运用知识固然重要,但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还是知识本身。
C.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所以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D.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答案】1.摄渊
2.精通
3.D
【解析】1.本题考查字形、词语运用。
“shè取”应写作“摄取”,“摄”有吸取的意思,“摄取知识”是常见搭配;
“yuān博”应写作“渊博”,“渊”有深的意思,“渊博”常用来形容人的学识深而且广。
2.精通:指对学问、技术或业务有透彻的了解并熟练地掌握;
疏通:指疏导水流,调解双方的争执或隔阂,也有打通、沟通的意思;
流通:指流动,畅通,如空气流通,也指商品流通等。
在“不(精通/疏通/流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这句话中,结合语境,是说要对各种知识有透彻的了解并熟练掌握,所以应选“精通”。
3.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
A.“如何运用知识并不是很重要,因为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是知识本身”,这种说法与前文表达的意思不符,前文强调知识组合能形成新创意,而知识的运用是很关键的,所以选项错误。
B.“如何运用知识固然重要,但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还是知识本身”,文段重点强调的是知识的运用对于创造力的重要性,而不是知识本身,所以选项错误。
C.“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所以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所以”表示因果关系,这里知识是素材和关键在于运用知识之间并非简单的因果关系,表述不准确,所以选项错误。
D.“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但”表示转折,既肯定了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基础(素材),又强调了发挥创造力的关键在于运用知识,与前文“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所表达的意思相契合,所以选项正确。
故选D。
4.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游记令人感怀。《醉翁亭记》中的琅琊风光山明水秀,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心境豁达;《湖心亭看雪》中的西湖冬景清新淡雅、宁静清绝,作者有诗情雅兴,不流于俗,遗世独立。
B.诗歌引人遐想。《新月集》描绘儿童的天真情态和奇思妙想,歌咏母爱与童真,疗愈我们的内心;《唐诗三百首》饱含诗人穿越时空的纯粹真情,题材广泛,雅俗共赏,滋养我们的心灵。
C.议论使人明理。《论教养》通过分析生活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先明确“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后批驳错误观点。
D.小说发人深思。《范进中举》中,范进一朝中举,命运颠覆,胡屠户与众乡邻趋炎附势,尽显了炎凉世态;《孤独之旅》中,杜小康家道中落,芦荡放鸭,逐渐坚强,足见困境使人成长。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理解。
C.有误,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作者鲁迅是先批驳对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一错误观点,通过对对方论据和论证的剖析,指出其“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等,然后才提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一正面观点,并列举了从古至今的“中国的脊梁”来进行论证。选项关于文章论证顺序的表述错误;
故选C。
5.班级开展“我与AI(人工智能)”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8分)
(1)下面是活动计划表,请你补充空缺的活动形式和活动目的。(2分)
活动环节
活动形式
活动目的
介绍人工智能
①
向同学们宣传普及人工智能相关知识
运用人工智能
举行“与AI同写一首诗”活动
引导同学们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评价人工智能
举行“AI利与弊”辩论赛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