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程标准;课程标准; 考点一: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文化大革命”后,“_________”方针的推行引起
普遍不满。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
论。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________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召开:________年12月,在北京召开。; 3.主要内容:(1)思想上:会议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
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的指导方针。(2)政治上: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
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
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______________的历史性; 4.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
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次会议实
际上形成了以__________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
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 考点二:通过农村改革和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小平
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1.农村改革: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改革先从________;央支持和倡导下,___________________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开始: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
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3.对外开放:; (3)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1984年14个沿海城市—1985年长
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
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1988年__________经济特区—1990年
上海浦东开发区—1992年沿江城市、陆地边境城市、内地省会和
自治区首府。中国形成了“____________—沿海开放城市—沿海
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1)概况:1992年,______________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共中央关
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 考点三:认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
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2年,在中共十六大上被确立
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其核心内容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
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
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17年,在_____
______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十九大
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
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3.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中国梦:;(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重点关注图片;史料探究; 分析:根据材料“在特区进行市场经济的‘实验’,取得经
验后在全国推广。……发挥了很强的辐射作用,政治意义非常重
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特区是窗口,是市场经济的试验
场,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答案: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推动了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为经济特区和内地走向国际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是中
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试验场,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经验;
为港、澳顺利回归和祖国统一发挥了促进作用。; 1.(2024·广东)2006—2010年间,我国加大了可再生资源的开
发利用,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2亿吨,推广节能灯3.6亿只以上。; 2.(2023·广东)到1984年底,我国乡镇企业数达到606.52万个,
比上年增长3.5倍;总产值1709.89亿元,比上年增长68.2%(按当;3.(2023·广东)下图反映了中国关税平均税率的变化情况。这说; 4.(2024·广东·节选)一脉相承的桑梓情怀与报国理想,让无数
学子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阅读材料,完成下
列要求。;1972年底至1978年底;答案:变化:从以学习语言学科为主转向自然科学,学习领;1.右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一枚党的会议周年纪念封(局部)。该; 2.(2024·四川宜宾)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