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docx
文件大小:33.4 KB
总页数:19 页
更新时间:2025-03-20
总字数:约1.56万字
文档摘要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穿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臣未尝闻也()(2)长跪而谢之曰()(3)秦王怫然怒()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2)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安陵君用事①,景睢②邀江乙③使言于安陵君曰:“楚国多贫民,请以云梦④之田贷之耕之食,无使失所。”安陵君言于王而许之。他日,见景子,问其入之数⑤,景子曰:“无之。”安陵君愕曰:“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景睢失色而退,语其人曰:“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

(选自《郁离子》)

【注】①用事,当权。②景睢:楚国大夫。③江乙:魏国人,有智谋,后在楚国做官。④云梦:古代湖泊名,指楚国云梦泽。⑤入之数:收入的赋税数额。

【活动二??悟·为政之道】

3.小智同学想要知道“语其人曰”中“语”的意思,他在《古汉语词典》中查出“语”的四项释义,他应该选(???)

A.说的话 B.告诉 C.谚语,成语 D.与人谈论

4.请结合文章画线句,简单分析景睢所倡导的为政之道。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楚将伐齐

楚将伐齐,鲁亲之,齐王患之。张丐曰:“臣请令鲁中立。”乃为齐见鲁君①。鲁君曰:“齐王惧乎?”曰:“非臣所知也,臣来吊②足下。”鲁君曰:“何吊?”曰:“君之谋过③矣。君不与④胜者而与不胜者,何故也?”鲁君曰:“子以齐、楚为孰胜哉?”对曰:“鬼且不知也。”“然则子何以吊寡人?”曰:“齐、楚之权敌也,不用有鲁与无鲁。足下岂如令众而合⑤二国之后哉!楚大胜齐其良士选卒必殪⑥其余兵亡⑦以待⑧天下;齐为胜,其良士选卒亦殪。而君以鲁众合战胜后,此其为德也亦大矣。”鲁君以为然,身退师。

(节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释】①鲁君:鲁国国君。②吊:悼念死者。③过:错误。④与:帮助。⑤合:联合。⑥殪(yì):死。⑦亡:没有。⑧待:防备,抵御。

5.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肉食者鄙???????????鄙:目光短浅

B.小大之狱???????????狱:案件

C.鲁亲之,齐王患之???患:祸患

D.鲁君以为然,身退师身:亲自

6.下面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入见????????????????乃为齐见鲁君

B.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子以齐、楚为敦胜哉

C.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君之谋过矣

D.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

7.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