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与体育社会科学创新融合研究
摘要: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体系的过程中,体育事业是其中一个重要构成内容,是发展及提升国民体质及健康水平、彰显国家综合竞争力的一个必要载体。我国体育社会科学主要是向体育事业提供服务,并开展一系列专业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论证,例如:体育发展规划、体育立法政策、体育竞技、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等。在本文中,作者围绕着“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与体育社会科学创新融合”的相关性展开探讨,希望为实现体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带来更多的参考与借鉴。
通过基本概念了解“体育社会科学”,它是指围绕着社会发展活动中涉及的一系列体育活动及行为现象等展开规律性分析的一类科学活动。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的建立是从19世纪末开始的,那时正处于清末维新运动阶段,后经过上百年的历史发展与演变,其自始至终地坚持着为“体育事业服务”的宗旨,同时持续性地开展了大规模、广泛性的体育运动基本理论及实践技能等研究活动,促使其覆盖的内容更加广泛,为实现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大的支持与推进。故而,作者通过资料整理,希望能够为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与体育社会科学创新融合寻找一些可行且高效的应对策略。
1、相关概念
1.1、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实现伟大复兴、民族昌盛道路上的一个重要时代战略,具体是指利用一系列改革创新等手段,最大化地提升体育事业的发展质量,促使其整体效益显著增强,由此能够动态化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体育需求,为最终实现体育强国建设等奠定稳固基础。
在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与国家全面实施新发展理念,将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为进一步加强我国体育强国建设开拓一个全新的发展格局。比如,在全民健身方面,随着相关政策及制度的持续落实与优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设施持续升级与完善,老百姓“健身去哪儿”难题已经得到有效的解决。再如,在体育竞技方面,根据不完全统计,在2015—2025年期间,我国诞生了1256个世界冠军,同时打破了165个创世界纪录;另外,在这一时期内,我国体育产业规模及增幅在显著提升,其中,体育产业平均每年增幅率是15.6%,在2023年的时候,我国主要体育产品外贸进出口额突破539.5亿元,与上一年相比提升185%。现阶段,我国已经逐渐创建了以竞技比赛、健身运动、休闲娱乐、体育场馆服务、赛事培训、体育制造、体育传媒等为一体的多元化体育产业结构。
1.2、体育社会科学
体育社会科学是围绕着人类社会活动中的一系列体育现象及其变化规律为研究方向的科学。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其研究范围在不断扩大,主要覆盖了体育发展规划、体育政策颁布、体育法规实施、体育产业建设、竞技体育发展、国民体育、体育教育等相关研究内容。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很多学者逐渐证实了“国内体育事业改革及发展离不开体育社会科学的支持与推动”论点。21世纪初,国家对外实施《进一步繁荣发展体育社会科学的意见》,其内容多次指出:“体育社会科学若要实现繁荣发展,必然会对国内体育事业的发展态势、整体构造带来极大影响;毕竟前者是后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力,能够为其实现高质量发展明确方向、指引道路等,故而前者对于促进后者发展具备重要作用。”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针对这两者的内在关系研究并非业内专家的一个主流方向,相关的研究素材及资料并不多,目前正处在一个相对肤浅的层面,大多数学者仅仅是简单地概述,并未深入性探索。
2、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与体育社会科学创新融合的意义
2.1、明确体育事业发展战略定位
体育事业发展战略是指对体育事业的统筹研究、判定及评测等,需要对体育事业发展进行全方位地筹划与指导。由于体育事业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内外在影响,唯有创立满足其发展规律且适应外在环境的战略体系,方可实现体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参照我国在2022年颁布的《体育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的内容来看,其中明确指出,必须以革命化、社会化、科学化等手段,促进体育事业的全面腾飞。其中,全民健身战略、奥运战略是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指导思想。
2.2、实现体育事业科学化发展
在八九十年代,我国体育事业正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整体水平偏低,暴露出不少问题,尤其是在体育科技方面存在短板,无法满足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基于此,国家体育总局在召开全国体育科技工作会议中多次强调,必须注重科学技术进步,利用体育科学技术来实现体育事业的发展,并提出了“科技兴体”等口号。基于此,愈来愈多的体育学家对体育社会科学展开更全面、系统、积极地研究,它不但能够明确了体育科技发展方向,而且还能够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决策提供更多参考,在实现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彰显出较强的引导作用。
2.3、注重体育事业产业化发展
我国在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之后,国内各领域发展逐渐以市场为导向,并逐步加大各行业的经济制度改革,促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商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