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供应商作为企业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现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运营、产品质量和成本控制等方面。建立科学合理的供应商考核标准,有助于筛选出优质供应商,激励供应商持续改进,确保供应链的稳定和高效运作。本考核标准旨在对供应商在质量、交货期、服务、成本等关键维度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为企业的供应商管理提供有力依据。
二、考核原则
1.全面性原则:涵盖供应商与企业合作的各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产品质量、交货及时性、售后服务、成本效益等。
2.客观性原则:考核指标明确、数据可量化,评价过程基于客观事实和实际数据,避免主观随意性。
3.动态性原则: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市场环境变化以及供应商实际表现,适时调整考核标准和权重,确保考核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4.激励性原则:考核结果与供应商的合作权益、奖惩措施等挂钩,激励供应商积极改进,提高整体绩效。
三、考核指标及权重
(一)质量(40分)
1.来料合格率(30分)
-计算公式:来料合格率=合格来料批次/来料总批次×100%
-考核周期:月度
-评分标准:
-来料合格率达到98%及以上,得25-30分;
-来料合格率在95%-97.99%之间,得15-24分;
-来料合格率低于95%,得0-14分。
2.质量问题整改及时率(10分)
-计算公式:质量问题整改及时率=按时完成整改的质量问题数量/质量问题总数量×100%
-考核周期:月度
-评分标准:
-质量问题整改及时率达到100%,得8-10分;
-质量问题整改及时率在90%-99.99%之间,得4-7分;
-质量问题整改及时率低于90%,得0-3分。
(二)交货期(30分)
1.交货准时率(20分)
-计算公式:交货准时率=按时交货批次/应交货总批次×100%
-考核周期:月度
-评分标准:
-交货准时率达到98%及以上,得16-20分;
-交货准时率在95%-97.99%之间,得10-15分;
-交货准时率低于95%,得0-9分。
2.订单完成周期(10分)
-定义:从订单下达之日起至货物交付验收合格之日止的时间间隔。
-考核周期:月度
-评分标准:
-订单完成周期符合合同约定且较稳定,得8-10分;
-订单完成周期偶尔超出合同约定,但在可接受范围内,得4-7分;
-订单完成周期经常超出合同约定,得0-3分。
(三)服务(20分)
1.响应及时性(10分)
-考核供应商对企业咨询、投诉、需求变更等的响应速度。
-考核周期:月度
-评分标准:
-能够在24小时内对各类问题做出有效响应,得8-10分;
-响应时间在24-48小时之间,得4-7分;
-响应时间超过48小时,得0-3分。
2.售后服务满意度(10分)
-通过客户满意度调查收集数据。
-考核周期:季度
-评分标准:
-售后服务满意度达到90%及以上,得8-10分;
-售后服务满意度在80%-89.99%之间,得4-7分;
-售后服务满意度低于80%,得0-3分。
(四)成本(10分)
1.价格合理性(5分)
-对比市场同类产品价格以及供应商历史报价,评估其价格水平。
-考核周期:年度
-评分标准:
-价格具有明显优势且合理,得4-5分;
-价格处于市场中等水平,得2-3分;
-价格偏高,得0-1分。
2.成本降低率(5分)
-计算公式:成本降低率=(上期采购成本-本期采购成本)/上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