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就业促进制度发展轨迹
1英国就业促进制度的发展
1.1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就业促进制
度
20世纪初,为促进就业,解决长期存在
的失业问题,英国国会于1909年制定了《职
业介绍所法》,该法被认为是世界第一部就
业服务立法,其规定在全国各地设置劳工交
换所以帮助失业人员就业,将职业介绍工作
归由国家经营,而在此之前,职业介绍所均
为私人所设。1916年劳工部成立后,各地的
劳工交换所由当时的贸易委员会改组为劳
工部管辖。《贝弗里奇报告》后英国建立
面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充分就业被贝弗里
奇及经济学家凯恩斯等认为是可能的,他们
的观点是政府在其中发挥主导性作用,为充
分就业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1944年11月
公布的《一个自由社会的充分就业》提出一
系列建议,包括政府在交通和能源等产业投
资,在非市场化的道路、医院、学校等方面
加大投入、在住房、食品、燃料等方面提供
补贴、通过利率、税制和收入再分配制度对
个人投资进行政府规范、允许劳动力的自由
流动,国会还通过了《残疾人就业法》,将
残疾人就业交由劳工交换所负责办理。1948
年国会又通过了《就业与培训法》,该法将
劳工交换所改称为就业交换所,并授权劳工
部发布全国就业信息,指派就业委员会委员,
举办成人就业训练,保障就业安全,辅导劳
工异地就业等职责。劳工部内设置制定监督
就业的机构,有就业政策司,就业服务司,
军役征募司,训练司。青年就业及残疾人员
司等五个司,地方设置就业服务工作机构。
1964年国会制定《工业训练法》,授权劳工
部成立工业训练委员会,加大劳工训练工作。
1968年劳工部改为就业与生产部,后又改为
就业部,1973年国会又修订了《就业与培训
法》该法较之过去有较大的调整,设立了人
力服务委员会、人力研究处、公立训练中心、
失业保险处等。
1.2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就业促进制
度
英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就业促进制
度将如何发挥个人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作
用作为重要目标。1988年4月生效的《社会
保障法》的重点就转为“帮助那些最需要的
人以及控制公共开支”,减少、控制开支的
任务已刻不容缓,为“身体健康有工作能力
的人”开启就业促进计划,让这部分有潜力
融入劳动力市场的穷人有能力养活自己并
为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成为20世纪80年代
以后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重点。1995年
出台《求职者津贴法》,2004年,又出台了
两个反就业歧视法案,即禁止就业中的宗教
歧视法案和禁止就业中的同性恋歧视法案,
2006年又制定禁止就业中的年龄歧视法案。
20世纪后期到21世纪,在发达国家中,英
国的就业水平一直较高。一是得益于工党政
府1997年执政以来经济持续保持了比较稳
定的增长,从而使就业机会不断增加;二是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创造就业机会和鼓励
就业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2.1开展跟踪服务式的职业指导
英国特别重视对各种劳动力尤其是失
业人员的职业指导,其职业指导主要包括两
大系统。一是教育部门的职业指导系统,二
是工作和养老金部下属的职业指导系统,这
种职业指导除了服务内容广泛外,还有一个
显著的特点,即是一种跟踪式服务,由同一
名职业指导人员向同一名求职者提供职业
指导,根据求职进展不断调整职业选择、技
能培训等方面的建议,直到求职者找到工作
为止,领取求职津贴者在一定期间内如果没
有工作,必须与职业指导人员沟通,职业指
导人员也会经常与求职者沟通,对于在一定
期间后不努力寻找工作或者不愿工作的人
员,职业指导人员可以建议取消求职者本人
的求职津贴。
1.2.2完善职业介绍网络
英国的职业介绍中心实行全国联网,工
作和养老金部的职业介绍中心设有信息处
理中心,负责对全国的企业招聘信息和劳动
者求职信息进行处理,求职者在全国各地的
职业介绍中心的电脑触摸屏上可以查阅每
天公布的全国各地的最新就业机会信息。就
业信息囊括各个行业,从军队外勤到餐馆酒
吧,从各种技能工作到普通体力劳动的就业
机会无所不包。信息内容包括招聘人员的企
业名称及地点、招聘岗位、对求职者的要求
等。求职者如果发现有适合自己的工作,可
以打印有关信息,并与招聘单位联系。
1.2.3大力发展职业培训
英国的中等教育由几种不同类别的中
等学校实施。文法中学只进行基础教育,不
进行职业教育,而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