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规划2025年度重点课题申报书、课题设计论证
求知探理明教育,创新铸魂兴未来。
《技能社会视域下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胜任素质模型构建及培育路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名称:技能社会视域下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胜任素质模型构建及培育路径研究
课题来源: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课题类型:应用研究
课题负责人及主要成员:张三(课题负责人),李四,王五,赵六
课题申报时间:2022年10月10日
预计完成时间:2025年10月10日
二、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当前技能社会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现场工程师作为企业生产一线的关键技术人才,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然而,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的培养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不足、评价体系不完善等,导致现场工程师的素质和能力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本研究旨在构建技能社会视域下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胜任素质模型,并提出相应的培育路径,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的培养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在国外,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的培养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许多国家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的培养,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投入、校企合作等方式,不断提升现场工程师的素质和能力。同时,国外的研究也表明,现场工程师的胜任素质模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根据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不断调整和完善。
国内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在国内,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的培养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已经开始关注现场工程师的培养问题,但整体上仍存在理论研究不足、实践探索不够等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对现场工程师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因此,加强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胜任素质模型构建及培育路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
(1)构建技能社会视域下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胜任素质模型;
(2)提出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的培育路径;
(3)为我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的培养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研究内容
(1)现场工程师胜任素质模型的构建: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分析现场工程师的胜任素质特征,构建技能社会视域下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胜任素质模型;
(2)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的培育路径:根据现场工程师胜任素质模型,提出相应的培育路径,包括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
(3)实证研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职业院校和企业,进行实证研究,验证现场工程师胜任素质模型和培育路径的有效性。
五、课题研究方法与路径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现场工程师胜任素质模型和培育路径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对职业院校、企业等相关人员进行调查,收集现场工程师胜任素质特征和培育路径的相关数据。
访谈法:对职业院校、企业等相关人员进行访谈,深入了解现场工程师胜任素质特征和培育路径的实际需求。
实证研究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职业院校和企业,进行实证研究,验证现场工程师胜任素质模型和培育路径的有效性。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与形式
预期成果
(1)构建技能社会视域下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胜任素质模型;
(2)提出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的培育路径;
(3)形成研究报告、论文、专著等研究成果。
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对研究过程、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进行详细阐述;
(2)论文: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
(3)专著:编写相关领域的专著,为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的培养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七、课题研究的进度安排与人员分工
进度安排
(1)2022年10月-2023年3月:进行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相关数据;
(2)2023年4月-2023年9月:进行实证研究,验证现场工程师胜任素质模型和培育路径的有效性;
(3)2023年10月-2024年3月: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论文和专著;
(4)2024年4月-2025年10月:进行成果推广和应用。
人员分工
(1)张三:负责课题的总体设计和研究方向的把握,指导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工作;
(2)李四:负责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访谈工作;
(3)王五:负责实证研究工作;
(4)赵六:负责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论文和专著。
八、课题研究的经费预算与设备需求
经费预算
(1)文献资料费:5万元;
(2)问卷调查费:3万元;
(3)访谈费:2万元;
(4)实证研究费:10万元;
(5)成果整理与推广费:5万元。
设备需求
(1)计算机:用于文献检索、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
(2)打印机:用于打印研究报告、论文和专著;
(3)投影仪:用于课题组成员的交流和讨论。
九、参考文献(略)
以上是《技能社会视域下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胜任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