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下科学§3.1质量与密度(5)教学设计
课题
3.1质量与密度(5)……密度的测量
单元
三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下
教材分析
本课时为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三章第1节《质量与密度》第5课时;主要介绍测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密度的测量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要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在这个实验中,要求学生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教师应从实验原理、仪器使用、实验设计、数据记录与得出结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较为全面的训练。
由于教材中没有现成的实验步骤,但本实验又要求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操作,正确地记录数据并得出结果,因此,在实验前可与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密度公式来测定物质的密度。例如,需要测出哪些量?需要选用什么测量工具和器材?用什么办法来测量?以启发学生思考,使他们明确实验的目的、知道实验的原理,并在实验设计中,会选择实验器材,明白实验的步骤,能及时正确地将采集的数据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最后得出结果。
学习
目标
科学观念:学会用密度公式计算物质的密度;会用量筒、天平等器材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实验操作中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观念。
探究实践:通过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不同形状的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体会等量替换的方法;
态度责任:通过实际操作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掌握实验步骤,进一步熟悉天平、量筒的使用,规范实验操作,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
测量密度的原理;用量筒、天平等器材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难点
量筒、天平的使用规范及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新
课
讨论交流:
1、密度的定义式是什么?要想知道物体密度需要知道哪些物理量?
这些量可以分别用哪些仪器来测量?
2、说一说,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时,需要哪些器材?什么测量?
3、说一说,用天平测量固体的主要步骤。
导
入
新
课
讲
授
新
课
活动
实验一: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器材:小石块、水、量筒、胶头滴管、托盘天平(带砝码)
方法与步骤:
按图3.1-15所示的步骤进行操作,将有关数据记录在表3.1-4中,并进行有关计算。
参考:
讨论交流:
说一说,用天平测量液体质量的方法。
参考:(1)天平调节横梁平衡;
(2)利用“左物右码”方法测量出空容器的质量m;
(3)将液体小心倒入容器中,再测出容器与液体的总质量M;
(4)计算液体的质量:m液=M-m。
实验二:测量液体的密度
器材:盐水、量筒、胶头滴管、托盘天平(带砝码)
方法与步骤:
按图3.1-16所示的步骤进行操作,将有关数据记录在表3.1-5中,并进行有关计算。
参考:
视频:
视频1、固体密度的测量视频2、液体密度的测量
讨论交流:1)请设计实验,测量一个小木块的密度。
参考:(1)用天平测出小木块的质量m;
(2)用量筒测小木块的体积:
①量筒内加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水;
②将小木块放入量筒中,并用细针的尖端将木块轻轻压入水中,使木块浸没;并读出此时量筒内水和木块的总体积V总;
③计算出木块的体积:V木=V总-V水。
2)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液体的质量时,把装有待测液体的烧杯放在天平的左盘,在天平的右盘放上若干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处于平衡状态,如图所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克。(151.8)
为了测该液体的密度,请你说出该同学接下来的操作。
参考:
接下来:
(1)将烧杯内的液体倒出20mL至量筒中;
(2)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m;
(3)计算:ρ=(151.8g-m)/20cm3。
先复习相关的知识点与操作技能:
天平的使用、量筒的使用、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的测量,等
这样后续动手操作过程会更顺利一些
两个实验操作中,先师生讨论方法与注意事项,然后学生分组动手,
教师要加强巡视
及时发现不足与问题
固体与液体的密度测定完成后,学生对操作有一定的认识
这时再讨论,木块的密度测量(木块不能自行沉入水中)
液体密度测量的另一方法
使学生的思维更深入更拓展
课
堂
练
习
1、在实验室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油的密度,以下实验操作步骤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A)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B.将适量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质量
C.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读出油的体积
D.用天平测出倒掉油后的烧杯质量
2、小明为测量老陈醋的密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空量筒的质量②向量筒中倒入适量醋,测出醋的体积③用天平测出量筒和醋的总质量。对上述实验步骤所持的观点应是(?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