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幽微的人性读后感.pdf
文件大小:74.13 KB
总页数:1 页
更新时间:2025-03-20
总字数:约1.31千字
文档摘要

《幽微的人性》读后感

近几年,随着我家小孩的成长,我也逐渐在关注儿童教育方面的书籍,有幸拜读了《幽微的人

性》一书,该书的作者李玫瑾,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国内著名犯罪心理学家,被誉为“中国

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她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

该书取材于李玫瑾在电视谈话节目中的访谈内容,她以通俗的语言介绍了犯罪心理画像理论,

并通过近年来国内外轰动一时的恶性犯罪案件,比如我们熟悉的马加爵案、药家鑫案等,剖析犯罪

人的心理成因,阐释了犯罪心理学在预防和惩治犯罪方面的重要性,呼吁全社会关注青少年,重视

他们的成长环境。

李玫瑾老师认为:所有的社会问题,都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是社会的问题,人的问题是早年

的问题。该书传达了“人在幼年需要心理抚养,良好的家庭教育很重要”这一观念。通读此书,我

认为良好的家庭教育要修养好自己的言谈举止,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教会孩子爱和原则。

幼小时的耳闻目睹决定人的观念和行为。我们有太多的行为是我们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如此

行为的,这就是父母的身教影响。如果我们知道,心理抚养需要亲自抚养,那么我们还必须知道,

在父母的亲自抚养中,你的孩子就是在复制你的观念与性格,复制他最亲近的人的各种行为方式与

态度。这就是为什么良好的家庭教育要修养好自己的言谈举止。

李玫瑾老师认为一个人成熟的爱的标志是,对陌生人有了同理心,对陌生人能产生共鸣,有了

“博爱”的感觉。人类之所以能够互相关爱,是因为有一种对于同情的想象力,这也源于人的心理

发展最早出现的情感,即在我们婴孩时期会出现对一个人的“依恋”。对于大人来说,你的世界里

有父母、有伴侣、有孩子、有朋友、有事业……,但是,在孩子的世界里,只有你!再多的物质都

不如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一个从小在爱中长大的孩子,内心才会有爱,长大才能爱这个世界。如

果一个小孩从来没有感受到爱,就不会有感知爱的能力,就没有爱人的能力,更不会有爱人的举动,

又何从谈起“博爱”呢?

原则是成长和成才的基石。在大街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小孩要求买玩具,家长不

买,小孩又哭又闹,家长妥协。也可能会见到这样的情景,小孩对父母或者家中的其他长辈拳脚相

加,这就是没有原则!原则的动机是什么呢?就是要培养小孩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三观。原则落实

到日常儿童教育中又是什么呢?就是要坚守底线,有家规,有执行。从父母说了不买玩具就坚决不

买的权威树立,到日常公民道德规范的引导和示范,如爱护公共设施,不乱扔垃圾,购物、上车自

觉排队,不闯红绿灯等。又到热爱祖国、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勤俭朴素等中华传统美德的树立。

《幽微的人性》这本书,不仅给我在儿童教育方面有很多启示,在为人处世方面也同样如此。

健康的人生需要养生,更需要养心!在追求提高物质生活的同时,要控制自己对物质的欲望,培养

出一种良好的心态;在生活的压力面前,别忘了善待自己,也别忘了善待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