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老王”的三重不幸
⑩江苏省南通市天星湖中学周小忠
杨绛先生在《老王》一文中讲述了一位善良、老害。老王是蹬三轮的,作者常坐,却难能有“平等”的
实的三轮车夫的故事。散文写于1984年,在时过境对话,只能是一路“闲话”。而这些“闲话”之中,作者
迁以后,作者回忆起这位处于社会底层的老朋友时,所知仅仅是老王所讲。至于老王的名字、年纪,老王
却发出了对于“不幸者”的“愧怍”。那么,忠厚的老王一只眼瞎的原因,老王的病后的情况,这些都是文章
不幸在何处,竞让一位七旬老人心境久难平复,愧疚没有交代或是作者根本就没去了解的,这可能也是
不已?作者愧怍的原因之一。老王地位低下,杨绛这样的知
探究整个作品,我们最容易得到的信息是老王生识分子对他的一些基本信息可能是选择性地忽视
活处境上的不幸。首先,老王的身体是不幸的。老王不了。善良的杨绛在多年之后慢慢意识到了这一点,于
仅年老,而且两只眼睛都有问题:一只瞎眼,一只患有心难安,而在社会上有些人那里却没有眼泪与悲伤,
夜盲症。后来不知得了什么病,总不见好转。其次,老王有的只是嘲笑甚至是恶意的中伤。在大家都不清楚
的职业是不幸的。老王以蹬三轮维持生计,“靠着活命老王瞎眼原因之时,就有人这样揣度:“这老光棍大
的只是一辆破旧的轮车”,却因眼疾而少生意,“乘客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这
不愿坐他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在北京解放后,与“祥林嫂”讲完孩子悲惨的故事后听客们满足的眼
老王未能进入“组织”,成了“失群落伍的单干户”。再泪以及“说书人”死后抬棺人对他的嘲弄是何其相
次,老王的家庭是不幸的。老王是个老光棍。老王有个似。作者平静地讲述了自己和老王之间的不平等:地
哥哥,死了。老王有两个侄儿,都“没出息”。最后,老王位、学识、物质财富之外,又在思考着自己对老王的
的居住环境也是不幸的。老王的住所是“一个荒僻的小所做,社会对老王一类的人的所为是否显得凉薄。
胡同”中“破破落落的大院”里的“几间塌败的小屋”。老在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的交往中,杨绛先生已
王生活处境上的诸多不幸很多是源于生活上的贫穷。是非常地可贵,她尊重别人的劳动,不占别人的便
贫穷使他“也许从小营养不良”瞎了眼,身体染疾后,也宜,认可别人的工作,担心别人的命运,有来有往,互
难治愈,“总不见好”;贫穷使他难以得到受良好教育的不相欠,自认为底层人最需要的就是钱……所以当
机会,拥有一份相对“体面”的工作;贫穷使他和他的亲老王送冰、送默存、送香油和鸡蛋时,杨绛的回应都
人身陷困境,难有出息,甚至没有一个安适的居所。老是钱。老王在炎热的夏天送来冰凉,在默存受难时送
王因为贫穷,只能有最低的生存的保障。娶妻生子、传来慰藉,在弥留之际送来问候;而作者送去的是同情
宗接代、拥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也成了老王的一种奢与怜悯。那么,老王需要钱吗?答案是肯定的。老王最
望。需要的是钱吗?在送香油和鸡蛋的时候,老王已经告
老王的第二重不幸是他的社会地位。在杨绛的诉了我们,“我不是要钱”。杨绛客套地问候了老王,
描写中,老王作为三轮车夫尽职尽责,善解人意。在礼节性地赞了他的香油鸡蛋,再将钱硬塞到他手里,
冰价相等的情况下,老王送的冰大一倍;在默存(钱送他离开。老王以诚待人之心被作者用以礼待之的
钟书)腿脚有疾时,送人去医院看病不愿收钱。老王方式冷冰冰地拒于千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