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2024)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在线信息巧获取》说课稿及反思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青岛版(2024)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三章《在线信息巧获取》。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使用浏览器搜索信息、保存网页和收藏网址,以及如何判断网络信息的真伪。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学生在第一册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浏览器的基本使用,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教授学生如何高效获取网络信息,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同时结合学生对网络安全的认识,教育学生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1.信息意识: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
2.计算思维:通过实践操作,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3.信息社会责任:教育学生遵循网络道德规范,学会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提升学生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学会使用浏览器进行信息搜索,包括关键词的选择和搜索技巧的应用。
②学会保存网页和收藏网址,以便于日后的信息查找和整理。
③掌握判断网络信息真伪的基本方法,包括来源核实、信息对比等。
2.教学难点:
①学生在使用浏览器搜索信息时,如何准确选择关键词,提高搜索效率。
②学生在保存网页和收藏网址时,如何进行有效管理,避免信息混乱和遗漏。
③学生在判断网络信息真伪时,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辨别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
-计算机
-投影仪
-白板
-网络连接
2.课程平台:
-学校教学管理系统
3.信息化资源:
-青岛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教材
-网络信息检索相关PPT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宣传资料
4.教学手段:
-讲授
-实践操作
-小组讨论
-角色扮演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用时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有趣的网络信息图片,如动物趣事、科技发明等,引导学生关注网络中的丰富信息资源。
-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使用过网络搜索信息?搜索过哪些内容?”
-学生分享自己的搜索经历,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在线信息巧获取》。
2.讲授新课(用时15分钟)
-教师展示教材中的搜索信息流程图,讲解浏览器搜索信息的步骤,包括关键词的选择、搜索结果的分析等。
-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教授学生如何保存网页和收藏网址。
-讲解判断网络信息真伪的方法,如来源核实、信息对比等。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3.巩固练习(用时1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搜索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学生展示搜索结果,分享自己的搜索经验。
-教师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4.课堂提问与讨论(用时5分钟)
-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认为网络搜索信息有哪些注意事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强调网络安全意识。
5.师生互动环节(用时10分钟)
-教师设计一个网络信息检索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各组学生展示检索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6.总结与反思(用时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总结并强调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7.作业布置(用时2分钟)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网络信息检索实践。
8.教学延伸(用时2分钟)
-教师提出一个与网络安全相关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探索。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通过课堂提问、讨论等方式,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显著,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浏览器进行信息搜索,掌握了关键词选择和搜索技巧,提高了搜索效率。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快速找到所需信息,为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便捷。
2.学生学会了保存网页和收藏网址,能够有效管理自己的网络学习资源。这有助于学生随时查找和回顾所学内容,提高了学习效率。
3.学生掌握了判断网络信息真伪的方法,能够在浏览网络信息时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这有助于学生避免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提高信息安全意识。
4.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了提升,能够主动获取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为学习和生活提供支持。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分享自己的搜索经验和技巧,展示了良好的学习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