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规划2025年度重点课题申报书、课题设计论证
求知探理明教育,创新铸魂兴未来。
《人工智能对全球安全的影响及其治理阻力因素研究》
一、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名称:人工智能对全球安全的影响及其治理阻力因素研究
课题来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课题类型:基础研究
课题负责人:张华(教授)
主要成员:李明(副教授)、王强(副教授)、赵丽(讲师)、孙强(讲师)
课题申报时间:2023年3月1日
预计完成时间:2025年12月31日
二、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全球安全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情报、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应用,对全球安全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一系列治理难题,如隐私泄露、算法歧视、武器化风险等。因此,研究人工智能对全球安全的影响及其治理阻力因素,对于保障全球安全、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外关于人工智能对全球安全的影响及其治理阻力因素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情报、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应用及其治理问题上,如隐私保护、算法公平性、武器化风险等。国外研究则更加注重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法律、社会影响等方面,如数据隐私、算法歧视、人工智能武器化等。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人工智能对全球安全的影响及其治理阻力因素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和全面。研究将更加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法律、社会影响等方面,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理措施和手段。
四、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为:深入分析人工智能对全球安全的影响,揭示治理阻力因素,为制定更加有效的治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情报、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应用及其对全球安全的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的治理阻力因素,如隐私保护、算法公平性、武器化风险等;
国内外关于人工智能技术治理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等;
人工智能技术治理的伦理、法律、社会影响等方面的问题。
五、课题研究方法与路径
本课题将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对人工智能对全球安全的影响及其治理阻力因素进行深入研究。
具体路径如下:
收集和整理国内外关于人工智能技术治理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等资料;
通过文献综述,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情报、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应用及其对全球安全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的治理阻力因素,如隐私保护、算法公平性、武器化风险等;
通过比较研究,探讨国内外关于人工智能技术治理的异同点,为制定更加有效的治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与形式
本课题的预期成果包括:
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发表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上;
一份详细的研究报告,为政府部门、企业、研究机构等提供决策参考;
一套完整的治理措施,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成果形式包括:
学术论文;
研究报告;
政策建议;
学术会议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进度安排与人员分工
本课题的研究进度安排如下:
2023年3月-2023年6月:收集和整理国内外关于人工智能技术治理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等资料;
2023年7月-2023年12月:通过文献综述,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情报、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应用及其对全球安全的影响;
2024年1月-2024年6月: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的治理阻力因素,如隐私保护、算法公平性、武器化风险等;
2024年7月-2024年12月:通过比较研究,探讨国内外关于人工智能技术治理的异同点,为制定更加有效的治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2025年1月-2025年6月:撰写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提交研究成果;
2025年7月-2025年12月:进行学术会议报告,推广研究成果。
人员分工如下:
张华(教授):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的整体规划和组织协调;
李明(副教授):负责收集和整理国内外关于人工智能技术治理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等资料;
王强(副教授):负责通过文献综述,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情报、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应用及其对全球安全的影响;
赵丽(讲师):负责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的治理阻力因素,如隐私保护、算法公平性、武器化风险等;
孙强(讲师):负责通过比较研究,探讨国内外关于人工智能技术治理的异同点,为制定更加有效的治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八、课题研究的经费预算与设备需求
本课题的研究经费预算如下:
资料收集和整理费用:5万元;
案例分析费用:10万元;
比较研究费用:15万元;
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撰写费用:10万元;
学术会议报告费用:5万元;
其他费用:5万元。
总计:50万元。
设备需求如下:
计算机:5台;
打印机:2台;
投影仪:1台;
网络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