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docx
文件大小:39.04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3-21
总字数:约3.14千字
文档摘要

?一、教学内容

本次教学设计的内容是初中数学一次函数。一次函数是初中数学函数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后续学习其他函数的基础,而且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学习一次函数,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体会函数的变化规律,提高运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能识别一次函数。

-掌握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会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理解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能运用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经历建立一次函数模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函数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一次函数的概念、表达式和图象性质。

-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

-对一次函数概念中k≠0的理解。

-如何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建立一次函数模型,并运用其性质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表达式和图象性质,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2.探究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次函数的图象变化过程,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性质,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实例中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提出问题: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能否用数学式子表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一次函数。

(二)讲授新课(25分钟)

1.一次函数的概念

-给出几个具体的函数表达式,如y=2x+1,y=-3x,y=5-2x等,让学生观察这些表达式的共同特点。

-引导学生总结出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y=kx+b(k,b为常数,k≠0)。

-强调在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中,k≠0的原因:当k=0时,函数就变成了y=b,这是一个常数函数,不符合一次函数的定义。

2.一次函数表达式的确定

-举例说明如何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例如,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3)和(-1,-1),求该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引导学生设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y=kx+b,然后将已知点的坐标代入表达式,得到一个关于k和b的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求出k和b的值,从而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方法。

3.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几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如y=2x+1,y=-3x,y=5-2x等。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象的形状,发现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进一步观察图象的位置和变化趋势,总结一次函数的性质:

-当k>0时,图象经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图象经过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一次函数图象的变化与k、b的关系。例如,改变b的值,观察图象的上下平移;改变k的值,观察图象的倾斜程度变化。

(三)课堂练习(15分钟)

1.基础练习

-判断下列函数哪些是一次函数:

-y=3x-2

-y=2x2+1

-y=5-3x

-y=1/x

-已知一次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