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主要介绍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兴起、发展及其对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影响。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与高一历史课程中关于古代文明交流的内容相联系,学生将复习和拓展对古代丝绸之路的认识,进一步理解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1)历史思维,通过分析古代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引导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2)文化理解,使学生认识到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性,增强文化自信;3)全球意识,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现象,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4)实践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古代丝绸之路的路线和特点。教师需引导学生梳理丝绸之路的起点、经过的主要地区以及其作为贸易和文化交流通道的特点。
-重点二:丝绸之路上的主要商品和文化交流。强调学生理解丝绸、瓷器、香料等商品如何通过丝绸之路传播,以及佛教、艺术、科技等文化元素如何在不同文明间交流。
2.教学难点:
-难点一:丝绸之路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学生需要理解丝绸之路如何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以及这种交流对后世的影响。
-难点二:丝绸之路的兴衰与历史背景的关系。引导学生分析丝绸之路的兴衰与古代中国、欧洲以及中东等地的政治、经济、社会变革之间的联系。
-难点三:如何从历史材料中提取信息。教师需指导学生如何从历史文献、地图、图片等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以支持对丝绸之路及其影响的理解。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讲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丝绸之路对文化交流的影响。
2.设计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分组研究丝绸之路上的特定商品或文化现象,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古代商队交流的场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3.利用多媒体展示丝绸之路的地图和图片,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和空间感知能力。
4.结合历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丝绸之路的兴衰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古代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的商路贸易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吗?有没有听说过丝绸之路?”
展示一些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古代商路贸易的壮丽和影响。
简短介绍古代丝绸之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古代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特点。
过程:
讲解古代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目的和特点。
详细介绍古代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的组成部分,如商品、货币、文化等,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古代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古代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案例进行分析,如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东西方的贸易往来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古代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古代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如何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古代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如古代商路贸易的影响、文化交流的挑战等。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古代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古代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古代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古代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相关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