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呼吸道、发热门诊消毒隔离制度.docx
文件大小:40.2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3-21
总字数:约3.97千字
文档摘要

?一、目的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规范发热门诊的消毒隔离工作,保障患者、医护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呼吸道门诊及发热门诊的消毒隔离管理。

三、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采取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防止病原体传播,降低感染风险。

2.标准预防:认定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在接触上述物质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分级防护:根据不同的工作风险和暴露程度,采取相应级别的防护措施。

4.消毒规范: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消毒效果。

四、组织管理

1.成立消毒隔离管理小组

-成员组成:由发热门诊负责人、护士长、感控医生、护士等组成。

-职责

-负责制定和修订呼吸道、发热门诊消毒隔离制度及相关流程。

-定期检查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组织开展消毒隔离知识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防控意识和技能。

2.明确各岗位人员职责

-医生职责

-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对发热患者进行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时做出诊断和处理。

-做好个人防护,按照标准预防要求,在诊疗过程中避免交叉感染。

-指导患者正确佩戴口罩,告知患者相关的消毒隔离注意事项。

-护士职责

-协助医生进行诊疗工作,做好患者的护理和病情观察。

-负责消毒隔离措施的具体实施,如病房、诊疗区域的清洁消毒等。

-监督患者及陪伴人员遵守消毒隔离规定,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纠正。

-保洁人员职责

-严格按照消毒隔离要求,做好发热门诊区域的清洁卫生工作。

-使用专用的清洁工具和消毒剂,避免交叉污染。

-及时清理医疗废物,确保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暂存和转运符合规定。

五、消毒隔离措施

(一)环境与物体表面消毒

1.日常清洁消毒

-地面:每日采用湿式清扫,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拖地,拖把应分区使用,标识清楚,使用后清洗消毒,悬挂晾干备用。

-墙面:定期进行清洁,如受到污染,应立即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剂擦拭消毒。

-诊疗桌椅、治疗台、仪器设备等物体表面:每日用清洁的湿抹布擦拭,遇污染时,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擦拭消毒。

2.终末消毒

-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应对其所在的病房及相关诊疗区域进行终末消毒。

-病房内的所有物品表面,包括家具、设备、门窗把手等,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空气消毒可采用紫外线灯照射或空气消毒机消毒。紫外线灯照射时,要求每立方米不少于1.5W,照射时间不少于30分钟;空气消毒机应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操作。

-地面、墙面等应进行彻底的湿式清扫和消毒,消毒浓度为含有效氯1000mg/L。

(二)空气消毒

1.自然通风:发热门诊应保持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每日开窗通风至少2次,每次30分钟以上。

2.机械通风:如自然通风不良,应安装有效的机械通风设施,保证空气流通。

3.空气消毒设备:可选用紫外线灯、空气消毒机等进行空气消毒。紫外线灯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检测,确保其消毒效果;空气消毒机应定期维护保养,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强度进行空气消毒。

(三)诊疗用品消毒

1.体温表:使用后应立即浸泡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中3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擦干备用。

2.压舌板:一人一用一消毒,可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或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后,清水冲洗晾干备用。

3.听诊器、血压计等:每次使用后,用75%乙醇擦拭消毒;血压计袖带若被污染,应浸泡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中30分钟后清洗晾干备用。

4.雾化吸入器:使用后,先将痰液等分泌物倒出,然后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

(四)患者排泄物与分泌物消毒

1.痰液:患者痰液应吐入带盖的痰盂中,加入含有效氯5000mg/L的消毒剂,使痰液充分混匀,作用2小时后倒入卫生间下水道。

2.呕吐物、排泄物: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等应先用干毛巾等覆盖,然后用含有效氯10000mg/L的消毒剂溶液小心地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