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德国学者冯特()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的。
A.1879
B.1897
C.1789
D.1798
答案:A
解析: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所以选A。
2.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是()。
A.认知
B.需要
C.客观现实
D.个性
答案:C
解析: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没有客观现实,心理就成为无源之水。所以选C。
3.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感觉适应?()
A.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B.从亮处到暗处,开始看不到东西,要过一段时间才能看到
C.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
D.游泳时,刚刚跳进水里会觉得水很冷,不久这种感觉就消失了
答案:C
解析: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A选项是嗅觉适应,B选项是视觉适应中的暗适应,D选项是皮肤觉适应。而C选项“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是感觉对比现象,不是感觉适应。所以选C。
4.记忆过程包括()。
A.识记、保持和遗忘
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答案:D
解析: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识记是记忆的开端,保持是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再认或回忆是在不同条件下恢复过去经验的过程。所以选D。
5.梦属于()。
A.有意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答案:B
解析: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梦是在睡眠状态下,大脑皮层处于不平衡的抑制状态,无意想象便活跃起来,所以梦属于无意想象。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所以选B。
6.学生掌握了整数、分数、小数的知识后,可以概括为有理数,这是思维过程的()。
A.具体化
B.分析
C.系统化
D.抽象
答案:C
解析:系统化是指把学到的知识分门别类地按一定程序组成层次分明的整体系统的过程。学生将整数、分数、小数概括为有理数,是将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过程。具体化是用一般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方面或个别特征的思维过程,抽象是在头脑中把同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取出来,并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所以选C。
7.人在得意时感到精神爽快,事事顺心,干什么都起劲,这是一种()。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热情
答案:B
解析: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也叫心情。它没有特定的指向性,不指某一特定对象,而是使人们的整个生活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人在得意时感到精神爽快,事事顺心,干什么都起劲,这种情绪状态是心境。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热情不是心理学中的典型情绪状态分类。所以选B。
8.智力的核心成分是()。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思维力
D.想象力
答案:C
解析:智力是使人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成分,并以思维力为核心。思维力是对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它在智力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所以选C。
9.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相对应?()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答案:C
解析:巴甫洛夫根据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三个基本特性的独特组合,把个体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划分为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抑制型四种。其中“强—平衡—不灵活”型对应黏液质,黏液质的人稳重,但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多血质对应“强—平衡—灵活”型,胆汁质对应“强—不平衡”型,抑郁质对应“弱”型。所以选C。
10.小明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怕讲不好被人讥笑,这时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答案:C
解析:趋避冲突是指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小明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趋),又怕讲不好被人讥笑(避),属于趋避冲突。双趋冲突是指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具有同等的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