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6局部电位与细胞兴奋性.pdf
文件大小:559.09 K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5-03-21
总字数:约1.47千字
文档摘要

局部电位与细胞兴奋性

主讲人:李俊波

局部电位

阈下刺激引起的低于阈

电位的去极化(即局部

电位),也称局部反应

或局部兴奋。

局部电位

①不具有“全或无”现象:幅值

可随刺激的增加而增大;

②电紧张方式扩布:局部兴奋的

强度不足以在它的邻近部位产生

动作电位,膜电阻较高,故此在

扩布的过程中,电位逐渐减小或

消失,所以扩布的距离短,其幅

值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局部电位

③无不应期,具有总和效应:时间性和

空间性总和,多个阈下刺激引起的多个

局部反应如果在时间上(多个刺激在同

一部位连续给予)或空间上(多个刺激

同时在相邻部位给予)叠加起来,就有

可能导致膜去极化达阈电位,从而爆发

动作电位,这就是总和现象。因此,要

引起组织或细胞的兴奋,局部兴奋是不

可缺少的,一旦局部兴奋达到阈电位便

可引发动作电位。

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的区别

局部电位动作电位

有等级性“全或无”现象

电紧张性扩布不衰减性传导

无不应期,有总和现象有不应期,AP不融合

时间性总和多个阈下刺激连续先后作用于某一点

空间性总和多个阈下刺激同时作用于相邻近的部位

可兴奋细胞及其兴奋性

兴奋和可兴奋细胞

?兴奋即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受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的

细胞,称为可兴奋细胞。

?一般认为,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都属于可兴奋细胞。

?神经细胞通过动作电位传播神经冲动;肌细胞通过兴奋—

收缩偶联产生收缩;腺细胞通过兴奋—分泌偶联引起分泌。

组织的兴奋性和阈刺激

生理学中将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

细胞的兴奋性。刺激是指细胞所处环境的变化,任何能量形

式的理化因素的改变都可能构成对细胞的刺激。刺激量通常

包括三个参数,即刺激的强度、刺激的持续时间、刺激强度

对时间的变化率。一般变化率固定,将持续时间固定后,测

定能使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即阈强度。相当于阈

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

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

?在兴奋发生的当时以及兴奋后最初的一段时间内,无论施

加多强的刺激也不能使细胞再次兴奋,称为绝对不应期。

绝对不应期之后,细胞的兴奋性逐渐恢复,受刺激后可发

生兴奋,但刺激强度需大于原来的阈强度,称为相对不应

期。相对不应期过后,有的细胞还会出现兴奋性的波动,

即轻度高于或低于正常水平,分别称为超常期和低常期。

?绝对不应期大约相当于峰电位发生的时期,相对不应期和

超常期大约相当于负后电位发生的时期;低常期则相当于

正后电位出现的时期。

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

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

下节课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