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建筑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
文件大小:39.03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3-21
总字数:约2.71千字
文档摘要

?一、总则

1.目的

为有效应对建筑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特制定本应急救援预案。

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建筑施工项目范围内发生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包括但不限于高处坠落、坍塌、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事故。

3.工作原则

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快速反应、科学救援、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确保应急救援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二、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等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负责全面指挥和协调应急救援工作,下达应急救援指令,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和物资设备进行救援行动。

2.职责分工

-项目经理:担任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组长,全面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决策和指挥,协调各方资源,确保应急救援工作顺利开展。

-项目技术负责人:协助项目经理制定应急救援技术方案,提供技术支持,指导现场救援工作,确保救援措施科学合理。

-安全负责人:负责现场安全监督和管理,组织人员疏散和警戒,确保救援现场安全,防止事故扩大。

-各部门负责人:按照指挥中心的指令,负责组织本部门人员参与应急救援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资和设备支持。

三、预防与预警

1.预防措施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完善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配备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劳动保护用品。

-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过程安全有序。

2.预警机制

-设立安全监测小组,负责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发出预警。

-建立与气象、地质等部门的信息沟通机制,及时获取可能影响施工安全的灾害性天气和地质灾害信息,提前采取防范措施。

-当出现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迹象时,立即启动预警程序,发布预警信息,通知相关人员做好应急准备。

四、应急响应

1.事故报告

-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立即报告项目负责人或安全负责人,并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

-项目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在第一时间向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情况、事故原因初步判断等。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并按照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报告。

2.响应程序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赶赴事故现场,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到达现场后,迅速成立现场救援指挥部,由项目经理担任总指挥,负责现场救援的具体指挥和协调。

-根据事故情况,迅速制定救援方案,组织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包括抢救伤员、疏散人员、控制事故现场等。

-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救援进展情况,请求支援。

3.应急处置措施

-高处坠落事故:立即停止作业,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如有骨折等情况,避免随意搬动,等待专业医护人员救援。设置警戒区域,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坍塌事故:迅速组织人员疏散,对被埋压人员进行搜救,使用合适的救援工具,避免对被埋压人员造成二次伤害。

-触电事故:立即切断电源,使用绝缘工具将触电者与电源分离,对触电者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物体打击事故:对受伤人员进行止血、包扎等急救处理,检查受伤部位,防止伤势加重。

-机械伤害事故:立即停止机械设备运行,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保护事故现场,以便进行事故调查。

五、应急救援物资与设备保障

1.应急救援物资储备

-在施工现场设置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库,储备必要的急救药品、担架、灭火器、消防水带、防护用品等物资。

-定期对应急救援物资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物资完好有效。

2.应急救援设备配备

-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如起重机、挖掘机、装载机、救护车等,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投入使用。

-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性能良好,随时能够正常运行。

六、后期处置

1.善后处理

-对伤亡人员进行妥善安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伤亡人员家属的安抚工作。

-对事故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