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则
1.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叉车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企业内叉车在作业过程中发生的各类事故,包括但不限于碰撞、倾覆、货物坠落、人员伤亡等事故。
3.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科学救援,减少损失。
二、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指挥中心
成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指挥中心设在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全面指挥和协调叉车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2.应急指挥中心职责
-制定和修订叉车事故应急预案;
-组织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
-协调各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
-指挥和决策应急救援行动;
-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政府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组织事故调查和处理。
3.应急救援小组
-抢险救援组:由设备维修人员、叉车操作人员等组成,负责事故现场的抢险救援工作,如抢救受伤人员、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故扩大等。
-医疗救护组:由企业医务室人员或联系外部医疗机构组成,负责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和转运。
-后勤保障组:由行政部门人员组成,负责提供应急救援所需的物资、设备、车辆等保障工作。
-治安保卫组:由企业安保人员组成,负责事故现场的治安保卫工作,维护现场秩序,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
-事故调查组:由安全管理部门、技术部门等人员组成,负责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查明事故责任,提出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
三、预防与预警
1.预防措施
-加强叉车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持证上岗。
-定期对叉车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车辆性能良好,安全装置齐全有效。
-制定叉车操作规程和作业安全制度,规范叉车作业行为。
-在叉车作业区域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划定作业区域和行人通道。
-加强对叉车作业现场的安全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2.预警机制
-建立叉车事故监测系统,对叉车运行状态、作业环境等进行实时监测。
-设立举报电话和邮箱,鼓励员工对叉车作业中的安全隐患和违规行为进行举报。
-安全管理部门定期对叉车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和分析,当发现可能导致叉车事故的隐患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采取防范措施。
四、应急响应
1.事故报告
-叉车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
-应急指挥中心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政府部门报告事故情况。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类型、伤亡情况、初步原因等。
2.应急响应级别
根据叉车事故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将应急响应级别分为三级:
-Ⅰ级响应:发生重大叉车事故,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者10人以上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的事故,启动Ⅰ级响应。
-Ⅱ级响应:发生较大叉车事故,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事故,启动Ⅱ级响应。
-Ⅲ级响应:发生一般叉车事故,造成3人以下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事故,启动Ⅲ级响应。
3.应急响应程序
-Ⅰ级响应程序
-应急指挥中心立即组织各应急救援小组赶赴事故现场,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抢险救援组迅速抢救受伤人员,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故扩大。
-医疗救护组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并及时转运至附近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后勤保障组迅速提供应急救援所需的物资、设备、车辆等保障工作。
-治安保卫组维护事故现场的治安秩序,设置警戒区域,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
-事故调查组对事故现场进行保护,收集相关证据,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部门进行事故调查。
-Ⅱ级响应程序
-应急指挥中心启动Ⅱ级应急响应,组织各应急救援小组赶赴事故现场。
-抢险救援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治安保卫组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应急救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