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概。
4.领悟课文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学习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品质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交流,体会人民子弟兵在大江保卫战中的英勇表现。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人民子弟兵的崇高精神。
2.教学难点
-体会四次环境描写的作用,领悟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人民子弟兵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感悟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的情感和意境。
2.情境教学法: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洪水肆虐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洪水的凶猛。
-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洪水泛滥的场景,洪水所到之处,房屋倒塌,庄稼被淹,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了严重威胁。在这危急时刻,是谁挺身而出,保卫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呢?
-对,是我们英勇的人民子弟兵。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大江保卫战》,去感受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
-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肆虐、浸泡、崩塌、辗转、垒起、鏖战、缝隙、穿梭、摇摇欲坠等词语的意思。
-可以结合图片、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反义词、动作演示等方法。例如,肆虐一词,可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展示洪水泛滥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洪水的凶猛残暴,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肆虐的含义。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默读后,同桌交流。
-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总结:课文主要讲述了1998年夏天,长江流域遭遇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奋勇抗洪,保卫大堤的动人故事。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这一自然段写了1998年夏天长江流域遭遇特大洪水,情况危急,为下文描写人民子弟兵的抗洪抢险做了铺垫。
-指导朗读,读出洪水的凶猛和形势的危急。
2.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
-自由朗读第二至五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人民子弟兵的英勇无畏?
-学生自学后,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以下重点词句体会:
-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
-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狂风巨浪肆虐的画面,通过战士们的喊话,体会他们的英勇豪迈和大无畏精神。
-指导朗读,读出战士们的豪情壮志。
-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提问:从奋然跳入这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奋然跳入表现了战士们在危急时刻毫不犹豫、挺身而出的英雄气概。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战士们跳入水中筑人墙的情景,感受他们的英勇无畏。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
-理解鏖战的意思,引导学生从几个小时伤痕累累体会战斗的激烈和战士们的艰辛。
-指导朗读,读出对战士们的敬佩之情。
-学习第五自然段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描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这一自然段描写了战士们在洪水中救助群众的情景,通过环境描写衬托出战士们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
-出示: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欲坠的电杆。
-提问:从劈波斩浪飞向......飞向......飞向......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词语表现了冲锋舟行驶速度快,战士们不顾危险,奋力救助群众的情景,体现了他们的英勇顽强和对人民的深切关怀。
-指导朗读,读出紧张、急切的语气。
-出示: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