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一
探秘鸟类研究认识数据信息与知识试讲人:50叶欣怡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2探究鸟类研究
教材分析3
本项目的内容选自沪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通过展示大数据应用案例,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大数据、感受大数据的魅力,从而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信息意识和计算思维。4
学情分析5
6该项目的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在这个信息迅速发达的时代,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体现着大数据的实际应用案例,对他们来说对于大数据是并不陌生的,因此,选择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经验出发,让学生感受生活和学习中的数据与信息,认识数据与信息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影响,引导学生对大数据时代数据改变人们生活进行深入的思考,注重发展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社会责任。
教学目标77
知识与技能:了解大数据的基本概念以及基本特征。过程和方法:通过鸟类研究完成相应的问题和任务,探讨生活中存在的大数据的应用案例,创建案例情境,并小组讨论大数据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勤于思考,发现探索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培育信息意识和计算思维。8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9
讲授法是一种非常古老且应用最广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语言像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述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10讲授法
采用提问的方法,通过以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解决真实性的问题,使他们形成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学习者通过现有的知识还不能解决问题,则需要一定的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目标。11基于问题的学习
教学过程12
13导入课题认识大数据体验大数据的应用拓展思考总结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14
15板书设计一、利用大数据获取信息1.探秘鸟类研究二、认识大数据1.大数据的基本概念2.大数据所包含的四个特征三、生活中常见的大数据应用案例四、大数据会带来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
教学反思16
通过讲授的方式把新知识传达给学生,所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学生可以接收到很多新知识,效率较高、容量较大以及时间较少。在教学过程中,以联系生活、问题的形式呈现教学目标学生有目标,有方向;有利于发挥集体的作用,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激励、相互学习。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因为时间紧凑,提问环节不能关注到每个同学,不能让每个同学都得到实际锻炼,不能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忽视了学生提问,留给学生思考提问的空间相对较少,难以起到开启学生思维空间的效果。17教学反思
说课到此结束
19项目一:探秘鸟类研究导入课题利用从多个监测天气的雷达基站下载的海量图像数据,通过计算机的高速数据处理与分析,科学家获得了鸟类对于山川地理的认知地图、获得了它们感知地球磁场、确定飞行方位的内在机理,以及关于鸟类迁徙的更多知识。图1-12所示的是2010年9月10日晚上某国东北部数百万只鸟的迁徙轨迹(圆圈的大小表示鸟的密度,颜色表示雷达的回波强度,箭头所指的是鸟儿的迁徙方向,箭头的长度表示鸟的飞行速度)
20项目一:探秘鸟类研究导入课题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采集规模的快速增长和数据处理速度的突飞猛进,大数据已深深影响了科学家开展科学研究和发现新知识的方式。仍以鸟类研究为例,如今,摄像机、雷达乃至卫星等各种设备每天不停歇地自动获取规模大得不可想象的数据,经过计算机的高速处理,产生信息或知识。
21认识大数据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引发了数据量的迅猛增长,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大数据正日益对全球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活动,乃至经济运行机制、社会生活方式和国家治理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大数据通常具有4个特征,也就是数据量、处理速度、多样性、价值性。大数据(bigdata)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
22认识大数据
(1)数据量:大数据的体量很大,且数据集合的规模还在不断扩大。随着信息技术的大规模普及和应用,教育、商业、工业、科学研究、医疗等各行各业所产生的数据量都呈现出指数级增长的趋势。(2)处理速度:由于数据量增长速度快,大数据处理速度也必须快,且时效性要求高。大数据往往以数据流的形式动态地、快速地产生,需要在一定的时间限度内得到及时处理。(3)多样性:大数据来自多种数据源,数据种类和格式非常丰富。随着智能设备、社交网络等的流行,机器和传感器数据(如设备日志、地理位置数据)、社交数据(如网站用户行为记录数据等)等各种新类型数据越来越多。(4)价值性:大数据的价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