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产教融合新教育社会契约:价值意蕴、建构逻辑和实践路径.docx
文件大小:27.52 KB
总页数:12 页
更新时间:2025-03-21
总字数:约1.04万字
文档摘要

产教融合新教育社会契约:价值意蕴、建构逻辑和实践路径

摘要产教融合新教育社会契约是指产业系统与教育系统在相互交融过程中形成的合意与共识。202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构建新的教育社会契约”,重申教育的共同利益性质,强调契约精神在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社会契约的完善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我国产教融合新教育社会契约应当对照国际标准,在强调契约精神、明晰产教融合公共利益、关注产教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上,借鉴社会契约建构框架,完善法律体系、共建资源共享平台、补充关系契约、创新制度体系,构建产教融合新教育社会契约,从而促进产教融合纵深发展,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

关键词新教育社会契约;产教融合;技术技能人才

产教融合是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的战略安排及逻辑主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近年来,我国产教融合已深入到组织层面,构建了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新型组织。但各地产教融合进展不一、实践效果不理想、绩效低下等情况仍然存在,面临难以跨越的组织障碍和运行困境[1]。“契约”可有效解决跨组织合作中各主体利益纠纷、共性不强等复杂性问题。2021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以下简称《教育社会契约》),从教育学领域切入,重申“教育是一种共同利益”,号召让教育“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契约”。《教育社会契约》所确立的基调或成为全球教育治理的基本方针和共性法则,也将对我国产教融合契约的完善和发展产生重要指导作用。据此,本研究将“产教融合的新教育社会契约”定义为产教融合跨界成员之间为谋求和保全共同利益经合作一致达成的某种默会协议或共性规则,并基于教育社会契约的核心思想对构建产教融合新教育社会契约的价值意蕴进行深度剖析,探索产教融合纵深发展的应然路径。

一、产教融合新教育社会契约的价值意蕴

《教育社会契约》提出,“教育可以视为一种社会契约——一种社会成员间为了共享的利益而合作达成的默示协议”。产教融合新教育社会契约不同于政治和经济社会契约,它源于产业系统与教育系统的融合,具有公共价值的共享愿景,带有浓厚的公益性和人文主义色彩,需围绕合作、团结和协作等原则进行组织[2],呈现出益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与协同合作的多维价值表征。有效发挥产教融合新教育社会契约理念的引领作用,对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教融合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系结构重塑:稳固产教融合多元主体利益合作网络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本质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重构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组织关系[3]。产教融合过程中异质性主体间所构建的利益合作网络中的联结关系相对于市场体制下的合作关系具有一定优势。然而,囿于多元主体的跨界属性及异质性特征,易出现双方在契约合作过程中以隐瞒甚至欺骗等手段制造信息差的现象,内部利益合作关系陷入浅表化。产教融合新教育社会契约则可通过提供强有力的内部联结动力,同化契约合作中的行动差异性,化解利益纠纷矛盾,稳固产教融合多元主体利益合作网络。

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指出,由于信息遮蔽或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交易双方既会因“隐蔽信息”导致“逆向选择”,亦会因“隐蔽行为”造成“道德风险”[4],进而阻碍各主体在利益网络中的合作,也给产教融合的深入推进带来了较大挑战。而新教育社会契约则从意识形态领域为产教融合契约高质量达成提供了核心思想,也为其过往契约签订存在问题的解决指明了行进方向。质之而言,产教融合过程中的逆向选择主要表现为市场上充斥着许多低端的合作企业和项目,道德风险问题则表现为契约签订后一方采取投机行为致使另一方利益受损[5],极大阻碍了产教融合多元主体利益合作网络的有效构建。产教融合新教育社会契约赋予教育“公共事业”的时代特征,呼吁产教双主体的共建共享,坚持“互惠互利”理念以降低学校与企业之间存在“隐蔽信息”“隐蔽行动”的几率,缓解原有契约自身矛盾。具体而言,校企双方增强信息共享意识,在不危及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均公开真实信息,提供真实的生产实践环境和人力资源资料,使得参与者能够按需寻求利益合作伙伴,达成双赢的合作协议。共享理念可以极大提高校企契约签订前的信息透明度,增强契约效力,有效规避逆向选择风险,进而增固产教融合多元主体利益合作网络。同时,执行过程公开透明,严格遵守协议内容,强化信息同步理念,将学校的育人目标要求同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协同,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承担师资培养责任,将校企合作参与主体的行为划归统一,规避道德风险,真正实现产教融合多元主体间的互惠互利。

(二)优质资源缔结:助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支撑载体搭建

面对新工业革命,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已成常态,推动了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