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的利和弊》(说课稿)全国通用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电子产品的利和弊》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三年级
3.授课时间:2022年10月2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电子产品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使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电子产品的利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4.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三年级学生对于电子产品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常见的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平板等。但在本节课之前,他们可能还没有形成对电子产品利弊的全面认识,对电子产品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缺乏深刻的理解。
2.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广泛,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他们的认知能力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能够接受新知识,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风格上,学生倾向于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学习,喜欢参与互动和实践活动。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由于学生对电子产品的利弊缺乏全面的认识,他们可能在理解电子产品的负面影响时遇到困难。此外,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有限,可能会在讨论中表现出偏激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困难。同时,学生可能对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有一定的抵触情绪,需要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和鼓励参与来激发他们的兴趣。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音响系统
-课程平台:班级微信群、学校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电子课件、学生调查问卷模板、相关新闻报道视频
-教学手段:实物展示(如手机、平板电脑)、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展示一组关于电子产品的图片,如手机、电脑、平板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产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回顾旧知:提问学生平时使用电子产品的经历,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信息技术的课程内容。
2.新课呈现(约15分钟)
-讲解新知:介绍电子产品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举例说明:通过实际案例,如社交媒体的普及、在线教育的兴起等,说明电子产品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使用电子产品的利与弊,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
3.新课呈现(续)(约15分钟)
-讲解新知:深入探讨电子产品对青少年成长的利弊,包括对视力、心理健康、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影响。
-举例说明:通过视频、新闻报道等形式,展示电子产品使用不当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
-互动探究:继续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4.新课呈现(续)(约15分钟)
-讲解新知:介绍如何正确使用电子产品,包括合理安排使用时间、选择健康内容、保护视力等。
-举例说明:分享一些实际操作方法,如使用护眼软件、调整屏幕亮度等。
-互动探究: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家或学校中使用的电子产品,并讨论如何改进使用习惯。
5.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布置一个关于电子产品利弊的调查问卷,让学生进行实际调查,收集数据。
-教师指导:指导学生如何设计问卷、如何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6.巩固练习(续)(约15分钟)
-学生活动:根据调查数据,制作一份关于电子产品利弊的报告,可以是图表、文字描述等形式。
-教师指导:提供反馈,帮助学生完善报告内容。
7.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电子产品合理使用的必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电子产品使用观念。
8.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一份关于电子产品利弊的作文,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谈谈自己对电子产品利弊的看法。
-提醒学生注意作文的结构和语言表达,要求下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作文。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电子产品的历史与发展:介绍电子产品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在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产品,如收音机、黑白电视、彩色电视、手机、电脑等。
-电子产品的类型与功能:详细讲解不同类型电子产品的特点,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以及它们的功能和应用场景。
-电子产品安全与隐私保护:介绍如何安全使用电子产品,包括数据加密、隐私保护、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电子产品的环境影响:探讨电子产品生产、使用和废弃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电子产品的绿色回收和处理。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参观当地的科技馆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