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则
1.目的
为加强工程变更管理,确保工程质量、进度和成本控制,规范工程变更流程,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2.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公司所有工程项目的变更管理,包括但不限于新建、改建、扩建等各类建设工程。
3.变更定义
工程变更指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设计变更、施工工艺变更、工程内容增减、材料设备更换等对工程质量、进度、成本等产生影响的变更。
二、变更分类
1.按变更性质分类
-设计变更:包括对工程设计文件(如图纸、设计说明等)的修改、补充或完善。
-施工变更:指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法、施工顺序、施工工艺等方面的变更。
-材料设备变更:涉及工程中使用的材料品种、规格、型号、质量标准或设备的品牌、型号、性能等的更换。
-其他变更:如工程内容的增减、工程范围的调整、施工条件变化等不属于上述三类的变更。
2.按变更影响程度分类
-重大变更:对工程的功能、结构、安全、造价等有重大影响,可能导致工程方案、施工组织设计、进度计划等发生根本性改变的变更。
-一般变更:对工程的局部功能、外观、施工难度、成本等有一定影响,但不影响工程整体方案和主要技术指标的变更。
-微小变更:对工程影响较小,不涉及工程主要技术参数和质量标准,且对成本增加或工期延误影响不大的变更。
三、变更提出
1.提出主体
-建设单位:根据项目需求调整、使用功能改变、规划变更等原因提出工程变更。
-设计单位:基于设计文件的缺陷、工程实际情况与设计不符、设计规范更新等原因提出变更。
-施工单位:因施工条件限制、施工技术困难、发现设计错误或不合理等原因提出变更。
-监理单位:在工程监理过程中,发现可能影响工程质量、进度、安全或造价的问题时,可提出工程变更建议。
2.变更申请
变更提出方应填写《工程变更申请表》,详细说明变更的原因、内容、部位、对工程质量、进度、成本的影响等,并附上相关的图纸、文件、说明等资料。
四、变更评估
1.评估流程
-监理单位收到《工程变更申请表》后,应立即组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相关人员对变更进行初步评估。
-对于重大变更,应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形成专家意见。
-根据评估结果,填写《工程变更评估报告》,明确变更的必要性、可行性、对工程质量、进度、成本的影响程度等。
2.评估内容
-技术可行性:评估变更后的设计、施工工艺、材料设备等是否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质量影响:分析变更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是否会导致质量标准降低或出现质量隐患。
-进度影响:预测变更对工程进度的影响,判断是否会导致工期延误,以及延误的时间和程度。
-成本影响:核算变更引起的费用增加或减少,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变化。
-安全影响:评估变更对工程施工安全的影响,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五、变更审批
1.审批流程
-微小变更由监理单位审批后报建设单位备案。
-一般变更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人员进行会审,形成会审意见后由建设单位审批。
-重大变更经建设单位组织专家论证并形成专家意见后,报建设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2.审批权限
-建设单位应明确不同级别变更的审批权限,确保审批流程的规范和高效。
-对于涉及工程重大原则问题或金额较大的变更,应报经公司高层领导审批。
3.审批依据
审批部门应依据变更评估报告、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合同文件等进行审批,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和合规性。
六、变更实施
1.实施计划
施工单位根据批准的工程变更,制定详细的变更实施计划,明确变更的施工步骤、施工方法、质量控制措施、进度安排、安全保障措施等,并报监理单位审核。
2.施工准备
施工单位按照变更实施计划,做好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人员、材料、设备的准备,技术交底等。
3.施工过程控制
-监理单位应加强对变更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确保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变更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建设单位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变更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协调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施工单位应做好变更实施过程中的各项记录,包括施工日志、质量检验记录、材料设备采购记录等。
七、变更费用调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