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三维设计基础1.3三维设计在社会中的应用-高中教学同步《信息技术人工-三维设计与创意》(说课稿)(人教-中图版2019)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信息技术人工-三维设计与创意》高中教材第1章三维设计基础1.3节“三维设计在社会中的应用”为核心,结合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需求,旨在让学生了解三维设计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价值。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和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掌握三维设计的基本概念,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课程内容紧密围绕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技能。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信息意识,通过分析三维设计在社会中的应用实例,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关联的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其在三维设计领域的创造潜能;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操作练习,提升其三维设计软件的应用技能。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已经学习了三维设计的基础概念和基本操作。
-学生对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如AutoCAD、SketchUp等)有一定的操作经验。
-学生了解基本的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和相关软件的使用。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三维设计充满好奇,对创意设计有浓厚的兴趣。
-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既有喜欢动手实践的学生,也有偏好理论学习的学生。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可能在三维设计软件的高级功能应用上遇到困难。
-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三维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学生可能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遇到挑战,需要更多的实践机会来提高技能。
教学方法与策略
1.结合讲授法清晰介绍三维设计在社会中的应用,同时采用案例研究法分析成功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设计小组合作项目,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真实设计场景,增强实践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三维设计作品和应用实例,辅助教学内容的直观展示和学生的互动讨论。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发布预习资料,包括三维设计基础概念和实际应用案例。
-设计预习问题:设计问题如“三维设计在哪些行业中应用最广泛?”引导学生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平台跟踪学生的预习情况,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预习。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案例,理解三维设计的基本概念。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思考问题并记录疑问,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问题提交至平台。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进度监控。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三维设计在现实中的应用案例,如建筑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三维设计软件的使用技巧和设计原则。
-组织课堂活动:分组进行设计挑战,如设计一个小型公园的三维模型。
-解答疑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确保理解。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听讲并积极思考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参与设计挑战,实践三维设计技能。
-提问与讨论:学生提出疑问并参与讨论,加深理解。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讲解三维设计理论。
-实践活动法:通过实际操作练习,强化技能。
-合作学习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设计一个小型家居空间的三维模型作业。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相关软件教程和设计案例,供学生参考。
-反馈作业情况:批改作业并提供个性化反馈。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三维模型设计作业。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拓展资源进行深入学习。
-反思总结:学生反思设计过程,总结学习经验。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帮助学生通过反思提升学习效果。
本节课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三维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实际应用,难点在于三维软件的操作和设计思维的培养。通过上述教学实施过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三维设计的基础技能,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设计中。
拓展与延伸
1.拓展阅读材料
-《三维设计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
-《三维建模软件的发展趋势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三维设计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
-《三维设计在建筑行业的创新应用案例》
-《三维打印技术及其对设计行业的影响》
2.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探索三维设计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案例,如动漫制作、游戏设计、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