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土木工程力学(第三版)教案 13-梁的内力(1).doc
文件大小:139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3-21
总字数:约1.83千字
文档摘要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教师课时授课计划

课程名称

《工程力学》

授课学时

2学时

授课班级

铁道工程技术

(高职一年级)

班级人数

XX

授课地点

XX

授课形式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教学课题

5.1梁的形式5.2梁的内力(1)

教材资源

选用教材:“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土木工程力学(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王秀丽主编,2024年出版。

参考教材:《工程力学》王建中主编

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年出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梁的形式;

掌握剪力与弯矩的概念;

能力目标

能求解梁任意截面的剪力;

能求解梁任意截面的弯矩。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注重学生之间能力差异。

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重点内容

梁的剪力和弯矩计算

突破措施

动画演示引发兴趣

通过动画演示,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理解剪力和弯矩的概念;

加强练习

通过简单例题加深对剪力和弯矩概念的理解,同时加强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难点内容

梁的剪力和弯矩计算

突破措施

讲练结合小组合作

通过讲练结合法加深学生熟练度;通过小组合作法互帮互助。

教学策略

教法

学法

讲授法、问题导向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

教学资源

(自建)在线开放课、知到APP、智慧职教云、力学小实验、演示动画、微课、PPT、文本、图片等。

(一)课前导学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课程思政融入点

课前自学

教师在平台推送《世界十大桥梁》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并发表感想;

寻找“中国十大最美桥梁”。

通过视频《世界十大桥梁》让学生了解桥梁的发展,了解桥梁的类型,视频中中国桥梁占比达60%,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逐步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主观学习的能动性。

(二)课中提升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课程思政融入点

课前任务回顾

(约10)

点评课前作业,请同学展示“中国十大最美桥梁”,并说明原因。

让学生了解桥梁的发展,通过寻找“中国十大最美桥梁”,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自豪感,树立学生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的理想、信念和信心。

梁的形式(约20)

5.1梁的形式

(1)概念:梁通常指一种结构形式,梁体为杆件,主要承受横向荷载,以弯曲为主要变形。

(2)梁的形式有:简支梁、悬臂梁、外伸梁

通过中国古今桥梁图片让学生判断桥梁所属形式,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平面弯曲(约20)

5.2梁的内力

1.平面弯曲(对称弯曲)

(1)几何特征:梁的横截面有对称轴,所有横截面的对称轴集合成纵向对称平面(图a)。

(2)受力特征:梁上的外力垂直于梁的轴线,外力、外力偶(包括荷载和支座的约束力)作用在纵向对称平面内。

(3)变形特征:梁轴线在纵向对称平面内弯成一条曲线。

通过分析平面弯曲的特性,引导学生发现事物产生的变化,进而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梁的剪力和弯矩(约40)

2.梁的剪力和弯矩

(1)用截面法显示梁横截面的内力:

剪力:横向集中内力对应剪切变形,称为剪力,用Fs表示

弯矩:内力偶对称弯曲变形,称为弯矩,用M表示

(2)剪力和弯矩正负号的规定

剪力:对应横截面附近梁段顺时针错动为正,反之为负

弯矩:对应横截面附近梁段下凸弯曲为正,反之为负

(3)用截面法计算梁的剪力和弯矩

先求支座反力,再截、取、画、平衡求解未知力。

训练:求简支梁、悬臂梁和外伸梁的任意截面的剪力和弯矩,例5-1,5-2,5-3。

往届学生练习时,经常在将剪力与弯矩的政府规定记反,导致计算错误。

学习本节内容时,提醒学生工程设计直接决定工程质量。计算时用心仔细、严谨认真,切勿因为粗心大意造成计算错误。

巩固新课(约10)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加深学生对本次课重点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梁的形式

梁的内力

(1)平面弯曲;

(2)梁的剪力和弯矩;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并引导学生树立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的理想、信念和信心。同时强调学生应具备不怕困难、勇于尝试、认真细致的职业素养。

(三)课后拓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拓展任务

教师通过“知道APP”数据及学生课堂表现,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完成课后习题作业。

通过课后线上的资源的提升和拓展,强化学生对重点知识与技能的记忆和掌握,并为后续内容学习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