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教师课时授课计划
课程名称
《工程力学》
授课学时
2学时
授课班级
铁道工程技术
(高职一年级)
班级人数
XX
授课地点
XX
授课形式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教学课题
5.1梁的形式5.2梁的内力(1)
教材资源
选用教材:“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土木工程力学(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王秀丽主编,2024年出版。
参考教材:《工程力学》王建中主编
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年出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梁的形式;
掌握剪力与弯矩的概念;
能力目标
能求解梁任意截面的剪力;
能求解梁任意截面的弯矩。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注重学生之间能力差异。
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重点内容
梁的剪力和弯矩计算
突破措施
动画演示引发兴趣
通过动画演示,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理解剪力和弯矩的概念;
加强练习
通过简单例题加深对剪力和弯矩概念的理解,同时加强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难点内容
梁的剪力和弯矩计算
突破措施
讲练结合小组合作
通过讲练结合法加深学生熟练度;通过小组合作法互帮互助。
教学策略
教法
学法
讲授法、问题导向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
教学资源
(自建)在线开放课、知到APP、智慧职教云、力学小实验、演示动画、微课、PPT、文本、图片等。
(一)课前导学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课程思政融入点
课前自学
教师在平台推送《世界十大桥梁》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并发表感想;
寻找“中国十大最美桥梁”。
通过视频《世界十大桥梁》让学生了解桥梁的发展,了解桥梁的类型,视频中中国桥梁占比达60%,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逐步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主观学习的能动性。
(二)课中提升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课程思政融入点
课前任务回顾
(约10)
点评课前作业,请同学展示“中国十大最美桥梁”,并说明原因。
让学生了解桥梁的发展,通过寻找“中国十大最美桥梁”,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自豪感,树立学生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的理想、信念和信心。
梁的形式(约20)
5.1梁的形式
(1)概念:梁通常指一种结构形式,梁体为杆件,主要承受横向荷载,以弯曲为主要变形。
(2)梁的形式有:简支梁、悬臂梁、外伸梁
通过中国古今桥梁图片让学生判断桥梁所属形式,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平面弯曲(约20)
5.2梁的内力
1.平面弯曲(对称弯曲)
(1)几何特征:梁的横截面有对称轴,所有横截面的对称轴集合成纵向对称平面(图a)。
(2)受力特征:梁上的外力垂直于梁的轴线,外力、外力偶(包括荷载和支座的约束力)作用在纵向对称平面内。
(3)变形特征:梁轴线在纵向对称平面内弯成一条曲线。
通过分析平面弯曲的特性,引导学生发现事物产生的变化,进而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梁的剪力和弯矩(约40)
2.梁的剪力和弯矩
(1)用截面法显示梁横截面的内力:
剪力:横向集中内力对应剪切变形,称为剪力,用Fs表示
弯矩:内力偶对称弯曲变形,称为弯矩,用M表示
(2)剪力和弯矩正负号的规定
剪力:对应横截面附近梁段顺时针错动为正,反之为负
弯矩:对应横截面附近梁段下凸弯曲为正,反之为负
(3)用截面法计算梁的剪力和弯矩
先求支座反力,再截、取、画、平衡求解未知力。
训练:求简支梁、悬臂梁和外伸梁的任意截面的剪力和弯矩,例5-1,5-2,5-3。
往届学生练习时,经常在将剪力与弯矩的政府规定记反,导致计算错误。
学习本节内容时,提醒学生工程设计直接决定工程质量。计算时用心仔细、严谨认真,切勿因为粗心大意造成计算错误。
巩固新课(约10)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加深学生对本次课重点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梁的形式
梁的内力
(1)平面弯曲;
(2)梁的剪力和弯矩;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并引导学生树立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的理想、信念和信心。同时强调学生应具备不怕困难、勇于尝试、认真细致的职业素养。
(三)课后拓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拓展任务
教师通过“知道APP”数据及学生课堂表现,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完成课后习题作业。
通过课后线上的资源的提升和拓展,强化学生对重点知识与技能的记忆和掌握,并为后续内容学习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