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二单元 山水抒怀 1 观照自然(教学设计)— 人美版2025美术七年级下册.pdf
文件大小:169.96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3-21
总字数:约4.9千字
文档摘要

第二单元山水抒怀——1观照自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美版

(2024)美术七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阐述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表现手法、审美观念等方

面的显著差异,如中国山水画注重意境营造,以笔墨传达情感;西方风景画早期

侧重写实,后逐渐向色彩与光影表现发展。

学会运用美术语言,从构图、色彩、笔触等角度,对不同风格的山水风景画

作进行深入赏析,撰写条理清晰、观点明确的赏析短文,提升艺术鉴赏能力。

掌握简单的风景写生技巧,如取景构图、线条表现、色彩调配等,能够独立

完成一幅风景写生作品,锻炼动手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创设自然山水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对比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

培养学生从多元文化视角解读艺术作品的能力。

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与讨论中深入挖掘山水风景画作背后

的文化内涵与创作意图,分享独特见解,提升团队协作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在户外写生和创意表达中,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锻炼自主学习

和创新实践能力,探索自然景观与艺术创作的紧密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风格的尊重和包容,

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审美素养。

引导学生体会艺术家通过山水风景画作传达的情感与思想,提升学生对艺术

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认知,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艺术感知力。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特点对比:通过大量高清画作展示,详细介

绍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特点。以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为例,分析其高远构图,

崇山峻岭巍峨耸立,凸显山川的雄伟壮阔;笔墨上,运用坚实的线条勾勒山石轮

廓,以雨点皴表现山石质感,传达出画家对自然的敬畏。西方风景画方面,以法

国印象派画家莫奈的《日出?印象》为例,讲解其注重光影瞬间变化,色彩丰富

且相互交织,笔触灵动,打破传统绘画的固有模式,展现对自然瞬间印象的捕捉。

通过对比,让学生清晰掌握两者在构图、笔墨(笔触)、色彩等方面的差异。

山水风景画作的赏析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进行画作赏析。构图上,

分析作品是采用全景式、分段式还是焦点透视等构图方式,如中国山水画常用散

点透视,可使画面展现出宏大深远的空间感;西方风景画在古典时期多采用焦点

透视,强调真实空间还原。色彩方面,中国山水画色彩淡雅,追求“墨分五色”,

以墨色变化表现丰富层次;西方风景画则根据不同流派,色彩运用各有特色,印

象派注重色彩的冷暖对比与光影效果。笔触上,中国山水画笔触变化体现画家心

境与技法,西方风景画中不同笔触塑造物体形态与质感。通过具体作品分析,让

学生学会从这些角度入手,撰写赏析短文,提升鉴赏能力。

(二)教学难点

理解山水风景画作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创作意图:帮助学生理解艺术作品是文

化的载体。中国传统山水画深受道家、儒家思想影响,画家借山水表达对自然的

崇尚、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如元代倪瓒的作品多呈现出空灵、清幽之境,反映其

淡泊名利的心境。西方风景画发展与社会变革、哲学思潮紧密相连,印象派兴起

与当时科学对光学的研究有关,画家试图捕捉瞬间的视觉感受;后印象派则更强

调画家主观情感表达,如梵高的《星月夜》,扭曲的线条、强烈的色彩传达出他

内心的挣扎与对生活的热爱。组织学生讨论不同文化背景对创作的影响,通过对

比分析,让学生深入挖掘作品内涵,提升文化理解能力。

在风景写生中融入个人情感与审美:引导学生在写生过程中,不仅仅是对自

然景观的简单描摹,而是要融入自己的情感与审美。在取景时,思考如何选取最

能打动自己的画面,如一片宁静的湖水在夕阳余晖下的光影变化,或是古老树林

中错落有致的树木形态。构图上,运用所学知识突出主体,营造独特意境,可通

过调整景物位置、角度,增强画面的节奏感。色彩运用上,根据自己对景物的感

受进行调配,而非完全照搬现实色彩,如用暖色调表现温暖、欢快的氛围,冷色

调营造宁静、深沉的感觉。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通过写生表达对自然的独特感悟,

培养创新思维和艺术表现力。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在教室布置自然山水景观,利用投影仪投放高清山水风景图片,

播放舒缓的自然音效,如鸟鸣、流水声等,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上课伊始,教

师身着与自然主题相符的服装,带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