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建设工程施工管理是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实施、达成预期目标的关键环节。有效的施工管理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施工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成本管理以及资源管理等。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可以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成本、确保施工安全,从而实现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施工进度管理
(一)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
1.确定项目总工期目标
根据项目的合同要求、规模和复杂程度,结合类似工程经验,确定整个建设工程的总工期目标。例如,某住宅建设项目合同约定工期为18个月。
2.分解工作任务
将工程项目按照施工顺序和工艺要求,分解为若干个具体的工作任务。如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等,每个大项再细分若干子任务,如基础工程可分为土方开挖、地基处理、基础浇筑等。
3.估算工作持续时间
依据施工方法、资源配备等因素,对每个工作任务的持续时间进行估算。比如,土方开挖工作若配备足够的挖掘机和运输车辆,预计持续时间为20天。
4.绘制进度计划图
采用横道图或网络图等形式绘制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直观显示各工作任务的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和完成时间;网络图则能清晰反映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以某教学楼建设项目为例,其横道图进度计划如下:
|工作任务|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完成时间|
|---|---|---|---|
|基础土方开挖|第1天|20天|第20天|
|基础钢筋绑扎|第21天|10天|第30天|
|基础混凝土浇筑|第31天|5天|第35天|
|主体结构施工|第36天|120天|第155天|
|装饰装修工程|第156天|60天|第215天|
(二)进度计划的实施与监控
1.资源供应保障
按照进度计划,确保各类资源按时供应到施工现场。如提前与供应商签订材料供应合同,保证钢材、水泥等主要材料及时进场;安排足够数量和资质的施工人员,配备齐全的机械设备。
2.定期检查进度
建立定期检查制度,每周或每两周对施工进度进行检查。对比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例如,发现主体结构施工比计划滞后5天,经分析是由于模板周转不足导致部分施工环节延误。
3.进度偏差调整
根据偏差原因,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若因资源不足导致进度滞后,及时增加资源投入;若因施工顺序安排不合理,调整施工顺序。如上述主体结构施工滞后问题,增加了模板投入,并优化了施工顺序,加快了施工进度。
三、质量管理
(一)质量管理体系建立
1.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
施工企业应制定明确的质量方针,如质量第一,用户至上,并根据项目特点确定质量目标,如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
2.建立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设立质量管理部门,配备专业的质量管理人员,明确各级人员的质量管理职责。项目经理作为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质量管理人员负责日常质量检查和监督。
3.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制定质量责任制、质量检验制度、质量奖惩制度等一系列质量管理制度。例如,质量责任制明确了每个岗位和人员在质量管理中的具体责任,做到责任到人。
(二)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1.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对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进行严格检验。检查钢筋的质量证明文件,对进场钢筋进行抽样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同时,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调试和检查,确保其性能良好。
2.施工工序质量控制
严格执行施工工艺标准,加强工序质量检验。每道工序完成后,先由施工班组进行自检,合格后报质量管理人员进行专检,专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例如,在混凝土浇筑工序中,控制好混凝土的配合比、坍落度,振捣密实,确保混凝土质量。
3.质量验收
按照相关质量验收规范,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进行质量验收。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验收时,组织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相关人员共同参加,对地基承载力、基础混凝土强度等进行检查验收。
四、安全管理
(一)安全管理目标与制度
1.确定安全管理目标
如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减少一般安全事故,确保施工现场人员和财产安全。
2.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了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项目经理对项目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二)安全教育培训
1.入场安全教育
对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即公司级、项目级和班组级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