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具体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详细地点]
3.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名称]
4.设计单位:[设计单位名称]
5.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名称]
6.监理单位:[监理单位名称]
7.地基基础类型:[如灌注桩基础、筏板基础等]
8.建筑面积:[具体面积]
9.层数:[地上层数/地下层数]
二、验收依据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
3.工程设计文件
4.施工承包合同
三、验收范围
本地基基础分部工程验收范围包括[基础类型]地基、基础工程的各个分项工程,具体如下:
1.地基处理分项:[如换填地基、强夯地基等具体处理方式]
2.桩基础分项:
-灌注桩:包括钢筋笼制作、水下混凝土灌注等。
-预制桩:包括桩的吊运、锤击或静压沉桩等。
3.土方分项:土方开挖、土方回填。
4.基坑支护分项:[如土钉墙、排桩支护等具体支护形式]
5.混凝土基础分项:模板、钢筋、混凝土浇筑等。
6.砌体基础分项:砌筑材料、砌筑工艺等。
7.地下防水分项:卷材防水、涂料防水等。
四、验收条件
1.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所含分项工程已全部完成,并通过施工单位自检,质量符合验收标准要求。
2.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技术资料齐全、完整,包括施工图纸、设计变更、施工记录、试验检测报告等。
3.地基处理、桩基等工程已按设计要求完成,且已进行了相应的检测,检测结果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4.基槽已进行了隐蔽工程验收,验收内容包括地基承载力、尺寸、标高、地质情况等,验收记录完整。
5.混凝土基础、砌体基础等分项工程的外观质量符合要求,无明显缺陷。
6.参与地基基础分部工程验收的各方人员资格符合要求,包括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质量检查员、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及专业监理工程师等。
五、验收程序
1.施工单位自检
-施工单位在地基基础分部工程所含分项工程施工完毕后,组织项目技术负责人、质量检查员等进行自检。
-自检合格后,填写地基基础分部工程质量验收报告,并将相关技术资料整理成册。
2.监理单位审核
-监理单位收到施工单位提交的地基基础分部工程质量验收报告及相关技术资料后,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对资料进行审核,并对地基基础工程进行现场检查。
-审核及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要求施工单位及时整改,整改完毕后重新提交资料及报告。
3.建设单位组织验收
-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在地基基础分部工程具备验收条件后,组织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质量检查员、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及专业监理工程师等进行验收。
-验收人员首先听取施工单位关于地基基础分部工程施工情况及自检结果的汇报,然后对工程实体进行现场检查。
-对地基处理、桩基等工程的检测报告进行核查。
-检查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技术资料是否齐全、有效。
-验收人员对验收情况进行讨论,形成验收意见。
4.验收意见形成
-验收人员根据现场检查及资料核查情况,对地基基础分部工程是否符合验收标准发表意见。
-若验收合格,各方在地基基础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上签字确认;若验收不合格,明确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整改要求,施工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整改完毕后重新申请验收。
六、验收内容
1.资料审查
-施工图纸、设计变更文件是否齐全,与工程实际是否相符。
-施工记录:包括地基处理施工记录、桩施工记录、混凝土浇筑记录、土方开挖及回填记录等是否完整、真实。
-试验检测报告:地基承载力检测报告、桩身完整性检测报告、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检测报告、钢筋原材料及焊接接头检测报告等是否符合要求。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基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是否详细,包括地基承载力、尺寸、标高、地质情况等内容。
2.现场检查
-地基处理
-检查地基处理的范围、深度、处理方法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观察处理后的地基表面是否平整,有无裂缝、孔洞等缺陷。
-检查地基承载力检测点的位置及检测结果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桩基础
-灌注桩:检查桩身混凝土的外观质量,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