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具体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详细地点]
3.工程规模:[阐述工程的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等规模信息]
4.地基现状:[描述现有地基的土质情况、承载能力等问题]
##二、编制依据
1.设计文件:[列出相关的设计图纸、设计说明等文件名称及编号]
2.施工规范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2019)
3.工程合同:[注明与本施工方案相关的工程合同条款及要求]
##三、施工目标
1.质量目标
-灰土压实系数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标准。
-换填后的地基表面平整,无明显裂缝、起皮等缺陷。
2.进度目标:在[计划工期]内完成地基三七灰土换填施工任务,确保不影响后续工程的正常进行。
3.安全目标
-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减少一般安全事故,确保施工过程安全有序。
-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率达到100%,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4.环保目标
-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扬尘、噪声、废水等污染,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合理处理施工废弃物,做到工完场清。
##四、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组织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图纸和地质勘察报告,了解设计要求和地基处理目的。
-进行技术交底,向施工人员详细讲解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
-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编制灰土配合比设计报告,并经试验验证符合要求。
2.材料准备
-土料:宜采用就地挖出的粘性土及塑性指数大于4的粉土,土内不得含有有机杂质,使用前应过筛,其颗粒不应大于15mm。
-石灰:应用Ⅲ级以上新鲜的块灰,使用前1-2天消解并过筛,其颗粒不得大于5mm。
-其他辅助材料:如塑料薄膜、防雨布等,应根据施工需要提前准备充足。
3.机械设备准备
-装载机:用于土方的装卸和运输。
-挖掘机:进行土方的开挖和初步平整。
-灰土拌合机:将土料和石灰按比例均匀拌合。
-压路机:对灰土进行压实作业。
-蛙式打夯机:用于局部夯实及边角部位的压实。
-水准仪、全站仪:用于测量控制和标高、平整度检测。
-其他:如铁锹、耙子、手推车等小型工具。
4.现场准备
-清除施工现场的障碍物,如杂草、树木、建筑垃圾等,确保施工场地平整开阔。
-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控制点,进行测量放线,确定换填区域的边界和标高,并设置明显的控制桩和水准点。
-对换填区域周边进行排水处理,防止雨水等进入换填区域影响施工质量。
-搭建临时设施,如材料堆放区、机械设备停放区、办公区和生活区等,满足施工期间的生产生活需要。
##五、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土方开挖→基底处理→灰土拌合→分层铺摊灰土→分层夯实→质量检测→验收
2.施工要点
-测量放线
-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控制点,使用全站仪和水准仪精确测放出换填区域的边界和标高控制点。
-在换填区域周边设置控制桩,并做好保护措施,以便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复核和控制。
-土方开挖
-采用挖掘机进行土方开挖,开挖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开挖深度和边坡坡度,避免超挖和扰动基底土。
-开挖至设计标高以上200-300mm时,停止机械开挖,改为人工清理基底,以防止机械扰动基底土。
-清理后的基底应平整、坚实,无杂物和浮土,如基底土质不符合设计要求,应及时与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沟通,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基底处理
-对基底进行夯实,使其密实度符合设计要求。
-如基底存在软弱土层或坑洼部位,应先进行换填或夯实处理,确保基底平整、坚实。
-在基底铺设一层厚度不小于100mm的砂垫层,以改善基底的排水性能和增强灰土与基底的粘结力。
-灰土拌合
-按照设计要求的三七灰土比例(石灰:土=3:7)进行配料。采用灰土拌合机在现场进行拌合,拌合时应先将土料和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