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概述
(一)普查背景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建设,地下管线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运行对于保障城市正常运转和居民生活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地下管线信息存在资料不全、数据不准确、更新不及时等问题,难以满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应急处置的需求。因此,开展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全面掌握地下管线的分布、走向、规格、材质等信息,建立准确、完整、动态的地下管线数据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普查目标
1.全面查清普查区域内地下各类管线的种类、数量、分布、走向、规格、材质、埋设年代等信息。
2.建立统一的地下管线数据库,实现数据的信息化管理和共享应用。
3.形成准确、完整的地下管线普查成果资料,包括管线图、数据表格、技术报告等。
4.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应急处置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支持。
(三)普查范围
本次普查范围为[具体普查区域名称],总面积约为[X]平方公里。
二、技术依据
1.《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2017)
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17)
5.《地下管线数据处理与建库技术规范》(CJJ/T212-2014)
6.其他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三、普查内容
(一)地下管线分类
1.给水管道:包括生活用水、工业用水、消防用水等各类输水管道。
2.排水管道:雨水管道、污水管道、合流管道等。
3.燃气管道:天然气、煤气等输送管道。
4.热力管道:蒸汽、热水等供热管道。
5.电力电缆:高压、中压、低压电力电缆。
6.通信电缆:包括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各类通信电缆。
7.广播电视线路:有线电视、广播等线路。
8.其他地下管线:如工业管道、综合管沟等。
(二)普查内容
1.管线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确定管线的起点、终点、转折点、分支点等位置,以及管线的埋设深度或覆土厚度。
2.管线的规格和材质:包括管径、壁厚、材质类型等。
3.管线的埋设年代: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调查等方式确定管线的建设时间。
4.管线的附属设施:如阀门、检查井、计量表等的位置、规格和型号。
5.管线的连接关系:不同管线之间的交叉、平行、连接等关系。
四、技术方法
(一)实地调查
1.收集资料:收集普查区域内已有的地下管线资料,包括设计图纸、竣工资料、维护记录等。
2.现场调查: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普查区域进行实地踏勘,了解管线的分布情况,标注出可能存在管线的区域。
3.问卷调查:对当地居民、企事业单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地下管线的相关情况,获取线索。
(二)探测方法
1.地下管线探测仪器的选择
根据不同类型地下管线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探测仪器,如地下管线探测仪、探地雷达、全站仪等。
2.金属管线探测
采用地下管线探测仪,通过发射交变电磁场,利用管线与周围介质的电磁特性差异,探测金属管线的位置、走向和埋深。
3.非金属管线探测
对于非金属管线,如排水管道、通信电缆等,采用探地雷达进行探测。探地雷达利用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特性,通过分析反射波的时间、强度等信息,确定非金属管线的位置和走向。
4.管线点测量
使用全站仪或GPS接收机等测量仪器,对管线的特征点(如管线的起点、终点、转折点、分支点等)进行测量,获取其平面坐标和高程。
(三)数据采集与处理
1.数据采集
将探测得到的管线信息和测量数据,通过电子手簿、全站仪数据采集器等设备进行采集,并记录相关属性信息,如管线类型、规格、材质、埋设年代等。
2.数据录入
将采集到的数据录入到地下管线数据库管理系统中,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存储。
3.数据处理
对录入的数据进行质量检查、编辑处理、拓扑关系建立等操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四)成图与建库
1.管线图绘制
根据数据处理结果,按照相关图式规范,绘制地下管线综合图、专业管线图等,直观展示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
2.数据库建设
建立地下管线数据库,包括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存储管线的空间位置信息,属性数据库存储管线的各类属性信息。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的查询、统计、分析、更新等功能。
五、质量控制
(一)质量控制标准
严格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