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具体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详细地址]
3.建筑规模:本项目总建筑面积为[X]平方米,地下室为[X]层,建筑面积[X]平方米。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基础,其施工质量至关重要。
4.后浇带设置情况:地下室顶板共设置了[X]条沉降后浇带,后浇带宽度为[X]mm,设计要求在主体结构完工后[X]个月方可封闭。
二、编制依据
1.设计图纸:[具体设计图纸编号及名称]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18)
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
5.其他相关规范及标准
三、沉降后浇带提前封闭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1.必要性分析
-本工程建设周期紧张,提前封闭沉降后浇带可有效缩短地下室顶板施工工期,为后续上部结构施工创造条件,确保工程整体进度。
-经过对主体结构沉降观测数据的分析,发现目前结构沉降速率已逐渐趋于稳定,满足提前封闭后浇带的沉降要求。
2.可行性分析
-通过对地下室顶板混凝土强度检测,其强度已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X]%以上,满足提前封闭后浇带的强度要求。
-查阅施工期间的地基与基础监测报告,地基沉降变形已在可控范围内,且相邻基础的沉降差也符合规范允许值。
四、施工准备
1.材料准备
-混凝土: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原结构混凝土提高一级,配合比应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由试验室确定。
-钢筋:后浇带处的钢筋应采用与原结构相同规格、型号的钢筋,确保钢筋的连接质量。
-止水材料:如橡胶止水带、遇水膨胀止水条等,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2.机械设备准备
-混凝土搅拌车、混凝土输送泵、振捣器等混凝土施工设备应提前调试好,确保施工期间正常运行。
-钢筋加工设备如调直机、弯曲机、电焊机等应准备齐全,并进行检查维护。
3.人员准备
-组织专业施工队伍,包括混凝土工、钢筋工、模板工等,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施工经验和技能,并经过技术交底。
-安排专人负责现场施工管理,包括质量检查、安全监督等。
4.现场准备
-清理后浇带内的杂物、积水,将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表面凿毛,露出石子,并清理干净。
-在后浇带两侧支设模板,模板应牢固可靠,尺寸准确,确保后浇带封闭后混凝土成型质量。
五、施工工艺
1.钢筋工程
-对后浇带处的钢筋进行整理,将变形、锈蚀的钢筋进行修复或更换。
-按照设计要求,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的方式将后浇带处的钢筋进行连接,连接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焊接接头应相互错开,同一截面内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不大于[X]%。
-连接完成后,对钢筋进行绑扎固定,确保钢筋的位置准确。
2.止水施工
-在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表面粘贴橡胶止水带或遇水膨胀止水条。止水带应安装牢固,位置准确,不得有扭曲、变形等现象。遇水膨胀止水条应粘贴紧密,不得有空鼓、脱落等情况。
-对于橡胶止水带,可采用专用的夹具进行固定,确保止水带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发生位移。
3.模板工程
-后浇带两侧的模板采用木模板或钢模板,模板应支设牢固,支撑系统应稳定可靠。
-模板的尺寸应根据后浇带的宽度和高度进行加工制作,确保模板安装后尺寸准确,拼缝严密。
-在模板安装完成后,应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4.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浇筑前,应对原材料进行再次检查,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按照试验室确定的配合比进行混凝土搅拌,搅拌时间应符合规范要求,确保混凝土的和易性良好。
-采用混凝土输送泵将混凝土输送至后浇带处,由一端向另一端分层浇筑,每层浇筑厚度不宜超过[X]mm。
-振捣时应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棒应快插慢拔,振捣密实,不得漏振、过振。振捣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振捣棒触碰钢筋和止水带。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表面抹面处理,使表面平整光滑。
5.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X]天,可采用覆盖塑料薄膜、浇水等养护方式。
-在养护期间,应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
六、质量控制措施
1.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