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工程名称],位于[具体地点],总建筑面积为[X]平方米,由[具体栋数]栋建筑物组成,包括[建筑类型,如住宅、商业等]。结构形式为[结构类型,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基础类型为[基础类型,如筏板基础、桩基础等]。计划工期为[开始时间]-[结束时间]。
##二、编制依据
1.本工程施工图纸及相关设计文件。
2.《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2011)。
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4.《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技术规范》(JGJ/T188-2009)。
5.当地气象资料及以往类似工程冬雨季施工经验。
##三、冬雨季施工特点
1.冬季施工特点
-气温较低,混凝土、砂浆等材料凝结硬化速度减慢,影响工程进度。
-钢材在低温下韧性降低,易发生脆断。
-机械设备在低温环境下性能下降,易出现故障。
-工人操作灵活性降低,安全风险增加。
2.雨季施工特点
-雨水较多,易造成基坑积水、地基浸泡,影响基础施工质量。
-露天作业易受雨水冲刷,导致材料流失、成品损坏。
-施工现场泥泞,增加施工难度,影响施工安全。
-雷雨天气可能引发触电、雷击等安全事故。
##四、冬雨季施工总体部署
1.组织管理
成立冬雨季施工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等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及施工班组长为成员。明确各成员职责,负责冬雨季施工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
2.施工进度调整
根据冬雨季天气情况,合理调整施工进度计划。冬季施工时,适当放慢室外作业进度,优先安排室内作业,如主体结构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砌体工程等可安排在室内温度相对稳定的时段进行。雨季施工时,尽量避开大雨天气进行室外基础、土方等作业,对受雨水影响较大的工序如防水施工等,要根据雨情灵活调整施工时间。
3.资源准备
-冬季施工资源
-保温材料:如棉被、塑料薄膜、保温毡等,用于混凝土、砂浆的保温养护。
-加热设备:如燃油加热器、电暖器等,用于提高作业环境温度。
-测温设备:如温度计、温度传感器等,监测环境温度和混凝土、砂浆等内部温度。
-外加剂:如早强剂、防冻剂等,根据施工要求合理选用。
-雨季施工资源
-排水设备:如水泵、排水管道等,及时排除基坑、作业面的积水。
-防雨材料:如彩条布、雨布等,覆盖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
-防汛物资:如沙袋、铁锹等,用于基坑、建筑物周边的防汛。
##五、冬季施工措施
1.土方工程
-冬季土方开挖时,如开挖深度较大,应预留一定厚度的土层进行保温,待基础施工时再清理。
-冻土应采用机械破碎或人工破碎的方法进行处理,严禁用爆破法破碎冻土。
-土方回填应在气温不低于-5℃时进行,回填土中的冻土块含量不得超过回填总体积的15%,且冻土块粒径不得大于150mm。
2.混凝土工程
-原材料加热
-优先采用加热水的方法提高混凝土出机温度,水温不宜高于80℃,当水温加热到80℃仍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对骨料进行加热,但水泥不得直接加热,应在使用前运入暖棚内存放。
-骨料加热可采用蒸汽加热、电加热等方法,加热温度应根据热工计算确定,一般砂加热温度不宜高于40℃,石子加热温度不宜高于60℃。
-混凝土配合比调整
-冬季施工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增加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以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和抗冻性。
-合理选用外加剂,如早强剂、防冻剂等,其质量和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混凝土搅拌
-搅拌时间应比常温延长50%左右,以确保混凝土搅拌均匀。
-搅拌站应采取保温措施,如搭建暖棚、包裹搅拌机等,防止原材料受冻。
-混凝土运输与浇筑
-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应采取保温措施,如包裹混凝土罐车、采用保温管道输送等,减少热量损失。
-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
-混凝土浇筑时,应控制入模温度不低于5℃,分层浇筑厚度不宜过大,振捣应密实,确保混凝土的整体性。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保温养护,可采用覆盖棉被、塑料薄膜等方法,养护时间应根据混凝土强度增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