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具体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详细地点]
3.大坑现状:大坑位于[大坑具体位置],长约[X]米,宽约[X]米,深约[X]米。坑内积水较深,底部存在部分淤泥和杂物。周边地形较为复杂,与现有道路、建筑物距离较近。
4.回填目的:大坑回填是为了恢复场地平整,满足后续工程建设的基础条件,消除安全隐患,改善周边环境。
二、编制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
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3.《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0290-2014)
4.本工程的设计图纸及相关技术要求
三、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组织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图纸和相关规范,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工艺和质量标准。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流程、施工方法、质量控制措施、安全保障措施等。
-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2.材料准备
-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回填材料,如砂、石、灰土等。材料应质地坚硬、级配良好、无杂质。
-准备好土工合成材料,如土工格栅、土工布等,其性能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对回填材料进行检验和试验,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砂的含泥量不应超过5%,石的粒径应符合设计规定,灰土的配合比应准确。
3.机械设备准备
-配备足够数量的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压路机、自卸汽车等机械设备,并进行调试和维护,确保其性能良好,能够正常运行。
-准备好测量仪器,如水准仪、全站仪等,用于控制回填标高和坡度。
4.现场准备
-清理大坑内的杂物和积水,采用排水设备将坑内积水抽排至周边排水系统。
-对大坑周边进行围挡,设置警示标志,防止无关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根据测量控制点,对大坑进行放线,确定回填范围和标高。
四、施工工艺
1.排水清淤
-采用大功率排水泵将坑内积水抽排至周边排水系统,排水过程中安排专人负责观察坑内水位变化情况,确保排水彻底。
-排水完成后,使用挖掘机清理坑底的淤泥和杂物,将其装车运至指定地点进行处理。清淤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扰动坑底原状土。
2.基底处理
-若坑底土质不符合设计要求,应及时与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沟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换填、夯实等。
-对坑底进行平整,使其符合设计的回填坡度和标高要求。
3.分层回填
-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回填材料的分层厚度。一般砂、石回填每层厚度不宜超过300mm,灰土回填每层厚度不宜超过200mm。
-采用挖掘机将回填材料运至坑内,由装载机进行初步摊平,然后使用推土机进行平整,确保回填材料均匀分布。
-每层回填材料铺设完成后,使用压路机进行压实。压实遍数应根据回填材料的种类、压实系数要求等通过试验确定。一般砂、石回填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4,灰土回填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5。
-在回填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回填土的含水量,使其接近最佳含水量。若含水量过大,可采用晾晒的方法降低含水量;若含水量过小,可适当洒水湿润。
4.土工合成材料铺设
-根据设计要求,在回填至一定标高后铺设土工合成材料。铺设前应将铺设范围内的基底清理干净,确保平整、坚实。
-土工合成材料应平整铺设在回填土表面,不得有褶皱、破损等现象。铺设时应拉紧、铺平,使其与基底紧密贴合。
-土工合成材料的搭接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不应小于1000mm。搭接处应采用专用的连接材料进行连接,连接应牢固、可靠。
5.继续回填
-在土工合成材料铺设完成后,继续进行分层回填和压实,施工方法同前。
-回填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土工合成材料,避免其受到损坏。严禁在已铺设的土工合成材料上行驶重型车辆或堆放重物。
6.回填至设计标高
-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逐层回填至设计标高。回填至设计标高后,应对回填土进行压实度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对回填后的场地进行平整,使其符合设计的平整度要求。
五、质量控制措施
1.材料质量控制
-严格控制回填材料的质量,对进场的材料进行检验和试验,确保其质量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材料应按品种、规格、批次分